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即将解禁 白色污染或卷土重来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半个多月前,发改委发布“21号令”,让已经被禁用超过14年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再次获得“合法身份”,引起巨大争议。人们担心:一次性发泡餐具对人体到底有无伤害?“白色污染”究竟应该如何解决?
面对质疑,发改委产业协调司一周前专门在其网站上发布发泡餐盒的解禁说明,之后又再次发布对21号令的整体说明,一连两次确认了这一调整、并解释了解禁原因。那么,发改委的解释能否解开人们心中的疑问?围绕一纸解禁令,还有哪些工作需要跟进、如何保障安全和环保呢?
从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禁令、要求到2000年底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到14年后、五大行业协会和国家发改委相继为发泡餐具重返市场“正名”,发泡餐具经历了被禁、地下运转、重现光明的过程。
但是,在今年5月1号相关决定正式运行、发泡餐具重现光明之前,以下问题还有待给出答案——
问题一:解禁后食用安全到底能否保障?
发改委表示,他们已经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餐具符合国家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合格的发泡餐具基本能够保障安全,但是政府必须加强行业监管。
朱毅:我们现在只能说,如果用合格的食品级原料,发泡餐具和非发泡餐具都是安全的。通常我们都是用来盛装食物,达不到析出有害物质的温度,就怕有一些不规范的生产厂家在生产工艺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有可能会有安全风险。
国际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也表示了担忧,据他介绍,解禁前国内仍有100多家企业在暗地里继续生产发泡餐具,每年大约有150亿只的销售量,但是生产工艺参差不齐。
董金狮:过去都用纯食品原料生产是公平竞争。现在由于没有标准,很多企业在用废塑料、一些进口洋垃圾来生产。由于发泡餐盒被国家明令淘汰了,所以长期游离在政策和监管的外面。
问题二:“白色污染”会否卷土重来?
发改委表示,使用后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通过回收、处理、再利用,可以生产建材、涂料、文具等多种产品,而且,现在随手丢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
但是很多专家担心,时隔十四年时间,回收体系仍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董金狮:过去禁发泡时不是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而是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原经贸委6号令其实就是因为环境污染问题才淘汰的。但是现在时隔了十四年的时间,回收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发改委表示,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生产许可管理、行业准入、回收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监督执法等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2013今年5月1日相关决定正式实行后,能够实现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
但也有评论认为,发改委上述解释的科学依据仍需具体公布,而且,在相关标准、体系仍未建立的情况下宣布解禁,未免有些操之过急。
问题三:行业利益纠葛谁来埋单?
此次解禁的最大直接受害者,无疑是成本高出十倍的非发泡塑料餐具企业。
北京某塑料制品厂沈厂长:淘汰了14年的东西你现在要给他恢复了,再来市场准入冲击非发泡的企业。谁也理解不透这个事。这些非发泡的企业怎么办,就不管了?
对此,朱毅表示,解禁后,非发泡企业虽然会遭遇冲击,但仍能保证一定的份额,只要能够保证安全和环保,不建议政府过多干预市场。(记者庄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