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确与非“命运共同体”关系 加大援助谋互利
3月29日中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乘专机抵达布拉柴维尔,开始对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建交49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到访,在当地刮起热烈的“中国风”。从机场到下榻饭店数公里道路上,热情奔放的当地民众载歌载舞,夹道欢迎中国客人。图为布拉柴维尔街头树起的中刚两国元首巨幅肖像。中新社发 张朔 摄
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机场,开始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和夫人到机场迎接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 王晔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电 题:中国明确与非“命运共同体”关系加大援助谋互利
中新社记者 石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1日上午从非洲回到北京,他此次非洲之行中对非政策的新阐述,无疑将对未来数年中非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演讲时,习近平的上述发言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对非关系的“新定位”。
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所副所长徐伟忠看来,上述表述首先是在提醒中非人民,不要忘记中非之前的传统友谊及共同奋斗的历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访非期间,习近平曾深情回忆道,“从那时起,中非人民在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相互支持、真诚合作,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
与此同时,非洲也给了中国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一个让中国人印象深刻的最近案例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非洲国家纷纷伸出援手,有的国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万,向地震灾区慷慨捐出200万欧元,相当于人均1欧元。
而今,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中非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但习近平有关“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明确昭告世界——中国对非政策始终秉持平等的原则,双方地位没有高下之分。这对于外媒所谓中国对非“新殖民主义”论调无异于当头棒喝。
与此同时,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表述也表明中国决策者意识到,非洲的事情解决不好,一定会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一个强大、富裕和团结的非洲,必将有利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基于此,在29日于刚果共和国议会发表的演讲中,习近平郑重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同非洲国家团结互助,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与非洲)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风险和困难带来的挑战。
“这是中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选择。”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说,与改革开放前,中国不考虑自己实力、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的对外国际援助不同的是,中国当前已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能力也有义务帮助经济相对落后的非洲发展自己。
而在徐伟忠看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非洲给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使中国收益颇丰。“一方获益的同时,使所在国或地区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这是国际通行惯例。”
而中新社记者在此前不久对非洲的走访中看到,中国对当地的援助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非洲人民很感念中国的援助,加之很多中国产品过硬的质量,中企在非洲享有很高的声望。”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肯尼亚办事处总经理李强如是感慨。
数据显示,尽管中国近年来对非援助绝对数额增加很快,但中国对非援助占本国GDP及财政预算的比例并不高,加之中国经济有望继续高速发展,构成了习近平“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的底气之所在。
值得提及的是,中国对非援助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在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帮助的同时,中国一直坚持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一立场为非洲各国所称道。
“作为‘南南合作’的一部分,中国对非援助已成为互利共赢的典型案例。”徐伟忠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