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震区雨夜手记:正能量汇聚于此
中新社四川芦山4月24日电 题:芦山雨夜手记:正能量汇聚于此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23日夜幕降临时,四川芦山县城开始迎来持续降雨,虽然已过理论上的“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但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的龙门、双石、太平等地,救护车仍在疾驰。当地的官员承诺,“救援要到每一个家到每一个村”。
这使人联想到,23日下午北京中南海勤政殿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会议重点提到六项工作。在习近平提议下,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常委全体起立,为四川芦山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和在抢险救灾中英勇牺牲的战士默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过去数日,留在芦山这个中国西部县城的震区记忆,成为对抗震救灾“国家思路”的一种诠释。
7.0级强烈地震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牵动国人心弦,习近平、李克强作出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地震发生当天,李克强总理到灾区看望伤员的画面便从芦山对外传出。他明确要求调集精干力量对伤员进行救治,重伤人员要及时向外转移,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灾区的救护车不断地从芦山经成雅高速向成都华西医院疾驰。
“地震后,家里的住房已经严重受损,许多村民的财产都被埋了,大家知道,救人是最重要的,但道路中断,我和几个朋友只有将伤员将抬出来。”芦山派出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忆。伤员到了芦山之后,伤情较重的很快就向成都转移。
那时,芦山定下规矩,各类车辆进入灾区“生命线”必须要有车证,只有一种车例外,即救护车。
中新社记者在芦山县城采访时发现,医院救治点是县城中最为忙碌的地方,这里不断有伤者被送进送出。而在县下乡镇,治伤救人的区域也往往设在交通最为便利的地方。
如宝盛乡凤头村,其医疗救治点就设在离村口仅有500米左右的相对开阔区域,记者进入该村后,首先便看到了这个医疗救助点,在这里,急救车辆进出能尽可能避免村内堵塞。
“救人。”这是记者在芦山采访军人时得到最多的一个回答。习近平对军队和武警部队地震救灾工作所作的指示,即要求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
连日来,记者所见,芦山县体育馆旁支起了帐篷、宝盛乡断路石被推下山崖、搜救车穿梭于双石镇山峦间,一幕幕情景都可作为抗震救灾“国家思路”的真实写照。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所指出,目前,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灾区抢险救援、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修、资金物资保障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根据最新部署,国家将在灾区民众基本生活、基础设施修复和废墟清理、救灾物资和资金供应、灾后重建等方面给予灾区更大的支持。这意味着,各种“正能量”还将会源源不断汇聚于此。
24日凌晨,芦山县城降雨仍在持续。距中新社地震报道组帐篷不远的各地交通、金融、民政、卫生等部门联络点的灯光仍在亮着。道路两侧停靠着来自各地不同类别的车辆,一名在驾驶座上已经入睡的司机师傅双手仍搭在方向盘上。几名志愿者刚找到一块空地,准备搭建野地帐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