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毁菜地 兼济全村:村官老杨的“菜棚避难所”
中新社芦山4月24日电 题:自毁菜地 兼济全村——村官老杨的“菜棚避难所”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56岁的杨全华向来是个明白人。
“得人心才能得‘天下’”,对杨全华来说,王家村这一亩三分地,就是他的天下。但是,作为中共最基层组织的负责人,他并不只是满足于此。
“那往大里说呢?”老杨笑呵呵地反问道。尽管他的“天下”——王家村只有3723人,1179户。
王家村位于四川芦山县,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都是用这里的地名命名。老杨一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县城的龙门乡,地震发生后,这里成了重灾区,95%的农房受损,死伤70余人。
杨全华说,“他的家人都很幸运,没人受伤,但全村都受灾了,作为村官,心里很堵。”
老杨从1973年开始就在村上做干部,哪家经济条件差,哪家孩子在外打工,谁家的猪死了,这个村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
村民也信任他,凡是遇到大一点的事,都要请他参谋,例如什么种子能有好收成,哪些化肥是假的,他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自然地,他生了病,会有很多乡亲上门看望,丢下二斤肉、一筐鸡蛋,然后转身就跑。
在他眼中,“村民如此信任他,就应该凭良心做事,否则,积累多年的诚信,都白费了。”
当了18年的村长,今年又被推选为村支书,在老杨的政治意识中,为村民服务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只是在大难面前,他有些惊慌失措。
“地震当天,我的脑袋全蒙了,死的死,伤的伤,很多村民没地方住,大家都眼巴巴看着我,问我怎么办。”杨全华直勾勾望着远处、语气坚定地说,“我告诉大家,只要我有地方,大家就有地方(住)。”
“虽然经历过汶川地震,但损伤没这么惨烈。而这一次,我唯一能告诫自己的,就是要用更多的爱和公平心去面对村民,让他们别对未来失去信心。”
老杨平时的睡眠质量很高,但这次地震已过四天,他睡了不足8小时。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已满眼血丝,却极度亢奋。
现在,有太多事情需要他处理,灾民的食品、药物、帐篷等物资要发放,要组织灾民自救、重建,就连他不太擅长的心理疏导,也要上阵。
为了能让三千多人有地方住,杨全华主动拿出自家的6亩农田,全部做成“菜棚”避难所。这也意味着,他在一个半月前种下的圆白菜、草莓等作物,要全被连根拔起。
老伴心疼钱,因为他的这一举动可能要损失人民币五六万块,老杨性子急,站在院里只甩给妻子一句话:“人活着,钱就不是万能的。”
但当所有避难所架起来后,杨全华一边摘地里未熟的白菜,一边默默流泪。
“其实前两天不应该对老伴那么凶,庄稼地对农民来说,就是命根子……”
与记者聊天的半小时内,老杨一共接了6个电话,其中有四个是村民打来询问救灾物资,一个是前任县委书记要了解救灾规划,另一个是志愿者送来了赈灾物品,等他签收。
对于灾后重建,这位村支书有些惆怅,他没做过这样的“大工程”,也没想好如何规划村民的未来。
“您有什么办法吗?”
向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后,老杨也笑了,“这本是我该干的,哪有问你的道理哩。”
杨全华说,“政府肯定会帮我们,但我们也要学会自救,如果可能,我想带大家在三年内回到过去的日子,种竹子、多养猪,肯定赚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