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泥石流堰塞湖:不可忽视的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过后的雅安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余震不断,阴雨来袭,在影响救灾进程的同时,也会间接引起一些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危机——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利用高空间分辨率航拍数据对4·20芦山地震核心区受灾较为严重的太平镇、宝盛乡、龙门乡等三个乡镇的受灾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影像解译结果统计表明:调查区域内85.2%的房屋严重受损,其中约20.7%房屋完全倒塌;共出现新滑坡、崩塌点1219处,密度为14.2个/平方公里,崩滑面积占调查区总面积的1.4%。与汶川地震相比,特大滑坡和完全坍塌房屋情况相对较轻。
从掌握数据的初步统计可以判断:此次地震对震中核心区房屋损坏较为严重,房屋受损所占比重相当高,其中农村房屋损毁较城镇更为严重;由地震引起的地面滑坡、崩塌现象较为突出。
目前,这些次生地质灾害点已通过“四川省芦山县7.0级地震地理信息发布平台”(www.scgis.net/LSXEarthquake/)对外发布,公众可通过该平台查询核心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点位置。
崩塌、滑坡、泥石流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2/3。在这些地区,地震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崩塌(滚石)、滑坡灾害是地震诱发的主要次生灾害,以阻断交通、砸毁车辆、掩埋城镇和村庄、阻断河等成灾方式危害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仅进一步加重了地震灾害,而且阻碍了救援队伍和工程机械进入灾区,加大了救援难度,严重延缓了救援进度。
大量的滑坡还会形成大量的泥石流,泥石流会在流动中对河床两岸进行冲刷和刮挖,这样使边坡又失去平衡,产生新的滑坡。新的滑坡又增加了泥石流的威力,这样循环反复,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就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持续数年。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与地震震级与烈度具有明显的关系。根据以往几次强震调查和近年多次强震调查统计。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七度及其以上地区。仅在特殊情况下,六度区也会发生滑坡和崩塌。一般地说,5级左右的地震可以诱发滑坡和泥石流;5级左右的地震其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域可达100多平方公里。8级以上的地震,诱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域可达几万平方公里。在相同条件下,地震震级越大,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的面积也越大。
在本次地震中心,芦山县、宝兴县一带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汶川一样,大面积都是山区,高的山海拔有1000到2000米,低的有几百米。再加上该地区有“雨城”之称,本身就是全川降雨中心;而4月,正是雅安降雨逐渐增多的月份。多重因素互相影响下,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很容易发生。
根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本次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就以小型崩塌灾害为主。位置主要分布于峡谷段和震中附近,呈带状分布。由于其主要发生在峡谷段,对沿河公路及救援生命通道影响严重,导致如从双河到龙门,龙门到宝盛,宝盛到太平多个乡镇道路中断。其中龙门乡到宝盛乡道路直至22日傍晚才打通。
专家提醒,在救援中应注意防范峡谷段滚石和坍塌,减免救援车辆受损及人员伤亡。同时加强灾区临时居民安置点安全评估和安全选址工作。
专家指出,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立即朝着滚石前进的垂直方向两侧高处跑,并跑到相当的高度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