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跟踪还原四川芦山救灾帐篷行走路线图
持续的阴雨天气让芦山地震灾区的夜晚格外寒冷。能够遮风挡雨避寒的帐篷,成为灾区群众最需要的物资。从近两天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虽然各地支援震区的救灾帐篷陆续运到各乡镇,但还有不少灾区群众着急,帐篷怎么还没分到我家?
目前帐篷到位多少?面临什么困难?怎么解决?针对受灾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新华社记者走访权威部门,跟踪帐篷去向,还原帐篷流转路线图。
帐篷到底够不够?
四川省民政厅救灾物资统计日报数据显示,截至24日18时,包括中央下拨、省本级自筹、外省支援、本省市州支援和接受捐赠等多个渠道在内,民政部门累计已筹集帐篷99581顶,发放67877顶。
地震发生后的前三天,由于道路拥堵,从全国各地驰援灾区的帐篷从雅安堵到了芦山,从芦山通往部分重震区乡镇道路的垮塌,造成包括帐篷在内的各种救灾物资难以迅速运抵。就连紧挨着210省道、距离芦山县城不到20公里的龙门乡,第一批帐篷也是21日上午才刚刚运抵。
23日一早,芦山下起地震后的第一场雨。这天上午,记者在芦山县龙门乡的古城村张家沟组采访,该组600多人,由乡政府发放的帐篷不到20顶,且优先分发给了住在路边的居民。按照每顶帐篷供4个人居住的标准,住在山腰上的500多灾民只能住在四面透风、顶棚漏雨的简易帐篷里。60岁的村民侯世刚说,他们现在最盼望的就是帐篷快点送到。
就是在这一天,运送到各乡镇的帐篷开始陆续集中发放。
宝盛乡玉溪村的村民24日上午拿到第一批30顶帐篷,村支书高洪学说,随后还有500顶会运到。如果这两天都送到,基本可以保障全村村民和过路灾民的安置需求。
龙门乡隆兴村满堰口组组长骆从云说,23日已领到79顶帐篷,全组80多户村民的安置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青龙场村纸房山组,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已经领到了一顶救灾帐篷。
芦山县民政局局长罗汉东说,截至25日上午,所有的帐篷基本都已按需求发放到各乡镇,从乡镇一级来看,基本上已不存在缺口。
帐篷到村民手中要经过哪些环节?
设在雅安市雨城区的救灾物资调度中心,是从雅安市外进入灾区的大部分救援物资的第一站。运输车辆在这里进行初步登记后,将根据各受灾地区需求,分流到芦山、宝兴等地。同时,车辆司机会拿到一张救灾物资车辆通行证。
如果一车货物要运去芦山,司机可以凭这张通行证,选择到芦山县城或飞仙关的救灾物资接收点登记货物。
为使救灾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芦山县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由雅安市政府领导挂帅的救灾物资接收及资金保障组。下设综合协调、统计信息、救济物资接收发放、物资存放、捐赠资金、粮食发放、过渡安置政策落实、应急处突协调、预备等9个小组。
按照分工,救济物资接收发放组负责帐篷的接收和发放工作。这个近20人的团队,又分为接收、发放、运输协调和搬运协调四个小组,实行24小时两班倒制度。在这里,物品的名称、数量、捐赠机构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登记,工作人员根据各乡镇上报汇总的需求情况,协调安排运送的目的地和车辆。
芦山县救灾物资接受及资金保障组组长漆家华介绍,救灾物资总体上坚持均衡发放,物资短缺时,按照受灾程度轻重、需求大小、运输车辆和道路状况等确定具体的发放方案。同时,发放组将为捐赠者开具收条。
帐篷到达各乡镇政府后,由乡镇干部按照提前汇总的需求信息组织发放到各村,村委会根据受灾户的实际情况,按照老弱病残优先的原则,协商分配到各组各户的数量,驻点的解放军、村干部帮助村民,组织好帐篷的安装。
与政府这种集中调拨发放方式相比,目前一些机构和个人采取了更快捷的方式将物资直接运往各乡镇村。例如,总部位于深圳的金朝阳财富教育机构,有专人和政府部门对接,第一时间拿到去灾区的通行证,从运输到发放及时沟通,捐助的3000顶帐篷在23日就送达震中龙门乡。该机构的义工张富强说,他所在的这路队伍一直盯着帐篷发到了龙门乡隆兴村支部书记施学兵的手中。然后,在村委会的安排下,村民们前来领取。
为什么还有灾民领不到帐篷?
住在210省道边的龙门乡古城村村民李本双25日终于等到了救灾帐篷,这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6天。
“在此之前,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僧多粥少”,龙门乡政府办公室主任韩先刚2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乡8000户人,用上救灾帐篷的还是少数。
雅安市民政局副局长熊超说:“省上拨出的近7万顶救灾帐篷大部分已在安装,能保证随到随运,一小部分正在运往村组的路上。”
在省市县一级,民政部门是负责帐篷接收和发放的唯一部门。
芦山县民政局局长罗汉东说,虽然规定的是两班倒,但地震发生以来,这里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连轴转,连水都顾不上喝,更别提休息了。
在龙门乡,面对村民“为何震后3天都没有接到救灾物资”的疑问,工作人员说:“东西不够,没有办法每个村组都发放。”记者追问:“收到了多少物资?按什么标准发放?”工作人员回答:“东西都是陆陆续续送来,我们还没有作总体统计,开始时都是就近发放了。”
一位乡干部对记者说:“因为时间、人手不够,有时候我们简单登记后,就让志愿者、爱心企业自行运到各个村里发放。”
除了数量供不应求,当地的路况加上连日降雨导致运输更加困难,严重影响帐篷到位。
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服分析,目前主要困难是道路交通不便。乡村受灾群众大部分都住在山上,有的大车过不了,需要小车转运,有的需要人搬运,而从县城运送物资的车辆基本上都是大车,车辆难以调度。
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据介绍,目前省市县民政、道路、交通等部门,正在尽最大努力,组织物资,随到随运,随到随发。灾区也正在发动群众、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采取大车运、小车载、人工抬等多种手段,尽快解决群众的遮风避雨之难。
监督机制同时启动。4月21日晚,四川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监督检查督导组。省纪委监察厅及时下发《关于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项目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职责任务。
近日,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在地震当日向灾区派出一线指导督导组的基础上,又从有关部门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7个监督检查督导组,分赴救灾资金物资接收量较大的财政厅、民政厅、卫生厅和省红十字会等单位,以及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等地震灾区一线,驻点开展纪律作风监督和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四川省监察厅副厅长贾瑞云说,目前来看,救灾物资的数量保障没有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保障各渠道运往灾区的救灾物资落实到每个村民的手中。如果说堰塞湖是自然的次生灾害,那么分配不公就是人为的次生灾害,这比应对自然灾害还要难。
“多替灾区和灾民考虑,比什么都重要。”他介绍,省纪委要求督导组必须深入基层,不但要去乡镇,还要下到安置点、进到帐篷,从受灾群众那里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在向干部了解情况之前,要首先问老百姓救灾物资究竟落实了没有、还缺什么;举报电话要向社会公开,举报箱要设到各乡镇村的每一个集中安置点;督查结果要全面公示。“在特殊时期,必须快查严处”,贾瑞云说。
芦山县委书记范继跃说,政府一定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把物资送到每一个村组,发放到“最后一个人”,让所有受灾群众都得到切实的保障。(记者吴丹、海明威、李鹏翔、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