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震中龙门搬“家”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13年04月27日 1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23日,是四川芦山强震后的第四天,这里下起了绵绵小雨,给救灾工作和灾区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尽管“天公不作美”,但灾区群众的生活仍有条不紊,处处彰显默默温情。当日,中新社记者走进芦山地震重灾乡镇龙门乡,用镜头记录了一组雨中龙门乡生活场景,希望通过镜头传递震后余生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图为23日,当地赶集日,天空飘着雨,震后龙门乡一处安置点,爷爷逗着小孙子。高寒 摄  

  中新社芦山4月27日电 题:震中龙门搬“家”记

  中新社记者 徐杨祎

  27日清晨7时45分,李健和家人正忙着往小货车上搬东西,他们要搬到300米外一处全新的帐篷安置区里。此时,离四川官方公布的默哀时间不足20分钟。

  “大家都抓紧点,等会儿就要默哀了。”李健抱着一大叠棉絮朝货车走去,不时回头提醒忙碌的家人。身后的帐篷区里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日落之前,包括李健一家在内的青龙村村民将全部搬离龙门乡中心学校操场,为学生复课腾出地方。

  一侧的操场上,在震中龙门乡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志愿者以及民众代表已排成多列。8时02分,警笛长鸣,全场肃穆。李健和兄长放下抬着的木板,深深地低下了头。帐篷内外忙碌的村民也停下了手中的活儿。

  默哀结束后,李健用力地深吸了一口气,弯腰抬起木板,“我家里除了房子一切都好,但乡里有乡亲走了,死者为大。”李健说,搬到新的帐篷区一家11口可以分到至少3个帐篷,“住的条件一步步变好了,一切应该都会好起来的。”

  48岁的石刚背着满满一背篓食物快步走过李健的货车,70岁的石奶奶抱着一箱矿泉水紧随其后。相比李家的全家总动员,石家搬家的力量显得些许薄弱。“小儿子腿受伤了,就只有我跟老婆是主劳力,慢慢搬呗。”石刚笑着说,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一趟一趟总能搬完。

  中新社记者帮着石奶奶抱起她怀中的矿泉水,跟着石刚的步伐,拐了多个弯后,在帐篷区里侧的角落见到了石家的两个帐篷。石刚受伤的小儿子乖乖地坐在堆放的物品上,不怕生地握住了记者伸出的手。

  “村上的干部说,这次搬了就等着搬板房了。”语毕,石刚卸下食物,背上背篓又朝中心校方向走去。尽管清晨的气温并不高,石刚的额头上已冒出了一层薄薄的虚汗。

  石刚走远后,石奶奶开始整理已搬来的家当。不大的帐篷里摆上了一张木床,床边整齐地码放着6箱矿泉水,一个红绿条纹的水桶中装满了从废墟下掏出的大米。

  离石家帐篷不远处,十余名空军战士正在帮助村民加固帐篷。“这个帐篷钉有点松,风大了帐篷会晃。”一名战士这样告诉记者。

  青龙村村主任乐红虎介绍说,青龙村共有9个组,大部分村民都会搬到这个拥有300多顶帐篷的临时安置区。乐红虎说,安置区从平地到帐篷搭建完成,只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解放军都顾不上休息,就帮着村民搬家。”

  顺着乐红虎手指的方向看去,蓝色的帐篷间缀饰着点点迷彩色,显得格外温暖。(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