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震局专家回应房屋质量问题 开灾后重建“处方”

2013年04月27日 16: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4月27日8点02分,四川绵竹市举行“哀悼雅安芦山地震遇难同胞”活动,在曾经遭受重创的汉旺广场上,在时间永久定格的汉旺钟楼下,来自汉旺政府的机关干部、公安干警、学生、村(社区)民众代表等150余人胸戴白花,面向雅安方向低头默哀,向芦山地震中的遇难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中新社发 王平 摄  


 

    4月26日,芦山地震后的第七天,一所由成都军区空军援建、空军某空防工程处承建的板房学校,在芦山县宝盛乡的废墟上竣工并投入使用。上午10时,五星红旗在废墟上的板房学校冉冉升起。刘应华 摄  


 

视频:实录:四川省哀悼芦山“4.20”地震遇难同胞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电 (张素 蒋涛)27日,四川省芦山县地震灾区从应急救援转入灾后重建阶段。多位中国地震局专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回应舆论对灾区房屋质量的关注,并为震后灾区重建开出“处方”。

  绘制地震烈度图 避开地质灾害地段

  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四川省芦山地震烈度图显示,此次地震的最大烈度为9度,等震线长轴呈北东走向分布。

  “在规划选址时可以运用烈度图避开活动断层,也要注意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段”,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周本刚告诉中新社记者,之前地震重建过程中,曾存在对较长年份里持续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估计不足,导致重建居民点再遭毁坏的情况。

  “民众不要选择自行回填,要根据设计部门的规划选好建房基地”,中国地震局现场评估专家贾群林提醒,尤其不要在山坡地回填处盖房。

  遵守地震设防标准 严格监管重建房

  “中国地震局在汶川地震后已将芦山、雅安地区原有的设防标准上调了50%”,中国地震局震防中心研究员赵凤新介绍,从灾区勘察结果来看,当地的汶川地震重建项目已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国家抗震设防目标。

  赵凤新强调,当建筑主体结构或承重结构倒塌,即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属于“大震”,又称“罕遇地震作用”。中国现行的设防标准遵循国际惯例,要求在基准期50年内,98%的地震不会超过“大震”对房屋的影响。

  “以震中宝兴县为例,中国地震局规定当地建筑物设防烈度为0.2g(重力加速度),罕遇地震影响为0.4g。根据以往经验,7.0级地震震中的烈度往往会超过0.4g,也就是超过了罕遇地震影响”,赵凤新认为,宝兴县内的地震重建房仍然未出现一例主体结构垮塌,恰恰说明抗震效果过关。

  “灾区重建必须严格按照设防烈度进行设计、建造”,周本刚提出,重建需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同时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管重建房质量,达到相应抗震要求。

  重视自建房“里子” 提高民众安全意识

  身处一线的中国地震局工力所所长孙柏涛透露,受损情况严重、主体结构垮塌的建筑物多系农村自建房或上世纪60年代的老旧民居,“都不满足设防标准”。

  赵凤新提及原因时说,政府已对城市建筑及农村的公用建筑严格管控,但对农村自建房屋只是“推荐引导,不具有强制性”。而农村自建房往往存在压缩建造成本的问题,如削薄承重墙、省掉圈梁、构造柱,重视装修“面子”而忽视建筑“里子”。

  “自建房时应把钱花在基础上,深挖并夯实地基,在每一层打好圈梁,在承重墙埋入钢筋”,贾群林说。

  “政府与农民共同出资,条件是必须依据国家给出的图纸设计施工”,赵凤新呼吁应尽快填补对农民自建房防震监管的空白,他介绍目前已相继在新疆、云南、甘肃等省份农村开展“农居抗震示范工程”。

  普及科学防震知识 重建理解与互信

  有媒体报道重建房使用“空心砖”是“偷工减料”,孙柏涛表示,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填充墙、间隔墙等非承重结构使用“空心砖”是正常的。

  “只要不将‘空心砖’用在房屋主体结构”,他根据调研情况称,还没有见到汶川震后重建房将“空心砖”、“发泡胶”用于主体结构的情况,希望民众勿信“豆腐渣传闻”。

  针对有网友以灾区一所百年老屋的完好对比汶川地震重建房的受损,赵凤新坦言,这属于正常情况。

  他解释称,百年老屋是纯木质结构,木头有韧性、自重轻,抗震性能较强。

  “但木材资源稀缺,考虑建造成本,不建议推广轻型木结构建筑”,赵凤新说,按照抗震设防标准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完全可以达到安全目标。(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