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亿元航母”几近荒废 曾是政府重点工程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png)
几近荒废的“中海航母”甲板一景(资料图)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位于滨州市区的一处1502平方米的房产即将被司法拍卖。对于原所有方滨州中海航母餐饮娱乐有限公司来说,这处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房产,只是公司面临债务窘境的缩影。
虽然这家公司寥寥几人,但却实际运营着耗资1.2亿元的世界上最大仿航母建筑——“中海航母”。而拆解这幢航母建筑的建造、运营过程,会发现其中的多个项目开发公司都是旅游局的官办企业,先后几任企业负责人也是旅游局副局长的人事脉络,足以揭示这个地标建筑与旅游部门的关系不一般。
从投资建设到现在,已历经10年的“中海航母”,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后已几近废弃。今天在滨州中海水利风景区,“中海航母”庞然大物般停靠在岸边。
当地人:航母原来还收费,上面是不是还有卖东西的?卖山珍海味,和饭店似的,后来开了开,开没了人就散伙了。关键是没人吃,和一个水泥疙瘩似的,每天来玩,连向上爬都上不去。
在滨州市旅游局2004年发布的一份招商招标公告中,对“中海航母”有如下描述:航母舰长259米、宽55米,总建筑面积22488平方米,集餐饮、住宿、娱乐、健身、洗浴诸功能于一身,按四星级酒店建设,“甲板”部分可直接起降5架直升机。据其官方介绍,工程自2003年开工至2008年投入运营,前后耗资达1.2亿元。
“中海航母”位于滨州中海国家水利风景区,外型几乎完全仿照美国的“尼米兹企业号”,曾被当地官方认为是滨州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但根据官方历年来的公布情况看,“中海航母”的建造和运营却并不顺利。
该项目2003年5月28日正式奠基,滨州市旅游局投资3000万元,预计2004年5月份完成土建工程进入装修阶段,2007年初可完工并投入使用。但据当时的招标公告,2007年项目已投入9000万元,精装修工程却还没有进行。
2008年,滨州市旅游局局长李军曾对外表示,“中海航母”最初计划投资3000万元,后期需要在人工湖中浇筑地基和立柱,3000万元在完成基础建设后就已经花完,不得不追加4000万元。2007年,甲板以上部分已经有商家入驻。据当地人回忆,在最初投入使用的一年多时间里,“中海航母”曾经火爆一时。
然而,仅仅经过几年之后,航母便不复当日之盛景,原先在此经营的店铺纷纷撤离,来游览的人也越来越少,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一位当地的商户介绍了航母上的经营状况。
当地商户:你看这不是吗?清清淡淡的,干了好几年了,今天发了四五个船,挣个两三百的,星期六星期天人多点。那些船都充着电都没放绳子呢。没人来玩啊。
而如今负责“航母”日常维护的滨州中海航母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并不是当年的项目开发单位。据2005年“滨海航母”相关工程的招标公告,当时的项目开发单位是滨州市武圣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项目开发单位又变成滨州新中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不过如今当记者试图联系这几家公司时,大家都不愿再提起“滨海航母”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曾经的重点项目,却落得如此下场,旅游专家刘思敏这样解释。
刘思敏:外形像一个美国航母变成一个旅游服务的综合体,这个项目本身还有一定创意,但是这个城市本身在中远层的旅游市场上是没有形象的,就是在全国哪怕在华北地区知道滨州的、了解滨州的游客比较少。一个孤零零的项目,它很难成为消费的对象。那个航母,最初的投资是3000万元,后来不断的追加到了1.2亿元,这就说明最初的成本预算、后来的成本控制都很不到位。而且我们也看到它的背后都是由政府部门,包括旅游局来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完全没有按照招商引资的方式由市场主体来决定。
事实上,各地政府大兴土木建造旅游项目为城市立形象,滨州航母并不是个例。另一个案例是深圳的旅游地标“明斯克”航母,曾经“到深圳,看航母”被作为一个旅游标签。作为全国第一个海洋军事概念景点,“明斯克航母”曾声名远播,但很快又走向没落。不过1月30日,“明斯克航母”再次易主,这是它第四次更换东家了。
多年来经营艰难,经营权四度易手。曾在“明斯克航母世界”担任13年舰长的高澄开始反思,航母项目运营到底错在哪里。
高澄:就地发展确实有很多的困难,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落地功能的配套,土地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出路现在一直在寻找,但是确实很难一下子明确方向。
两个航母证明了旅游开发方式可能真的不适合当地的情况,也不太适合整体的旅游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不要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不要可惜了国家级的风景区。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http://i6.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