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李克强总理访印及中印发表联合声明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刚刚结束对印度的正式访问,期间中印发表联合声明。中国专家认为,此访增进了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间的互信,拓展了务实合作的领域和深度,并将带动本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
成果丰硕 互信加深
访问印度4天期间,李克强总理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谈,并会见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中印还发表3000余字的联合声明。
李克强在与印度总理辛格共见记者时说,回顾过去,历史上中印文明的交流互鉴持续而深入,面向未来,中印共同发展的潜力巨大。
“此次访问非常成功、富有成果,诸多务实成果集中体现在共有35条的联合声明之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印度问题专家马加力表示,李克强以总理身份首次出访的第一站就是印度,不仅表明中国政府对印度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愿和印度发展战略关系的真诚愿望。中印关系不仅具有双边意义,也具有地区和全球意义。
专家认为,联合声明涵盖经贸、科技、人文、区域、防务等各个领域,既有具体目标,也有合作方式,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中印共有25亿人口,两国合作空间很大、领域很多,可合作的方面远远多于碰撞和摩擦。两国之间的一些分歧也不妨碍两国在更广泛的领域、更宽阔的空间合作。”马加力说。
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认为,李克强此访加深了中印之间的互信。
“互信就是政治互信和安全互信,这是中印两大新兴经济体的总局。”姜景奎认为,政治互信体现在中印高层保持往来的良好势头;安全互信表现在两国在边界问题彻底解决前,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联合声明中,中印表示要继续在阿富汗、中亚、西亚等地区问题上保持磋商,还要在军控、裁军、反恐等方面继续合作,这都是为了促进安全互信。”姜景奎说。
马加力认为,联合声明反映出中印战略互信在增强。“原来中印之间存在较深疑虑,战略与安全合作不足。此次声明中明确提出加强在安全、军队、边界等领域合作,明显前进了一大步。”
优势互补 务实共赢
李克强总理在印度报纸发表署名文章时指出,世界期待亚洲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这离不开中印“两匹大马”的带动。
中印两国人口占全球近40%,同为最重要的两个新兴市场,但2012年,两国双边贸易额仅约700亿美元,这与两国经济总量和地位并不相称,也说明拓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在此次访问中,中印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达成诸多共识:如促进贸易自由化,开展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大项目合作,共同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采取措施应对贸易不平衡问题等。
“此次两国总理提出的合作领域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强,对提升两国经贸合作规模,促进两国贸易平衡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姜景奎说。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铁路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而印度在医药和软件开发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通过落实上述共识,两国将有效实现各自优势项目的对接。
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双方经贸合作的亮点之一。姜景奎认为,这一倡议不仅将促使四国经济走廊成为国家间发展机制,还将带动南亚、东南亚、东亚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
中印在联合声明中提出,双方同意考虑在第三国开展共同关心的开发项目。姜景奎指出,中印两国都是资源消耗大国,两国有很多资源市场是重合的。这一建议如实施,可避免中印之间的恶性竞争,不仅能促进两国经济发展,还能带动第三国经济,在世界上发挥两国经济引擎作用。
借鉴古风 增进友谊
联合声明提到,“多年来,中印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模式,成为相邻大国之间关系的典范。”
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周刚表示,中印两国在历史上曾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国完全可以相互信任、睦邻友好,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即使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分歧,也可以从大局出发,从长远角度看,增进信任、缩小分歧、解决问题。
在李克强访印期间,两国宣布了一系列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友谊的举措,以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
据联合声明,中印决定将2014年定为中印“友好交流年”,共同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决定于2014年完成《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编撰工作,同意启动中印经典作品互译工程,继续举行百人青年代表团年度互访活动,鼓励两国地方省市缔结友好关系。
专家认为,中印加强人文交流,有利于增进两个古国之间的理解。
“声明中一些倡议颇具古风,如互译经典。盛唐时期,两国就通过互译经典作品增进了交往。经典是理解的基石,理解是互信和合作的基石。”姜景奎说,“中印领导人意识到要借鉴两国关系黄金时期的交往模式来推动当下的人文交流。”
马加力表示,中印之间存在疑虑、误解以及误判,主要源自双方信息不对称,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两国人员往来不够频繁,这和两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不相匹配。此次联合声明提出了一些加强媒体、青年人交往的倡议,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侯丽军、熊争艳、梁淋淋)
专题:李克强总理首次外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