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经济“换挡”中速增长 大规模刺激或难再现

2013年07月05日 0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5日电(李金磊)近期经济数据较不乐观引发一些担忧,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再度泛起。专家指出,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面临着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在此情况下,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很难再出台,现阶段要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过剩产能,通过简政放权,激活微观,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进入2013年以来,缺乏亮点的经济数据引发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一些外资投行和机构纷纷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事实上,中国经济自2010年第四季度增长9.8%后就连续7个季度下降,一路降到2012年第三季度7.4%的低点,虽然2012年第四季度GDP回升至7.9%,但今年一季度又降至7.7%。

  2013年一季度GDP弱于市场预期,5月份多项经济数据也表现不佳,出口增速从4月的14.7%骤降至1%,投资也出现回落,而最新公布的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则创下4个月新低,再加上近期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流动性紧张等事件,更令人为中国经济“揪心”。

  “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是因为制造业发展乏力,实体经济不景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人口红利减少、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弱影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再保持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十分有限,但预计仍可以保持7%-8%的中速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投资、消费、出口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这表明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的30年之后,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的阶段。

  “现在中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换期,依赖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对记者说,中国经济正在“换挡”,处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到很多风险和挑战,改革也会遭遇很多困难和阵痛。

  面临产能过剩、地方债两道坎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前高速增长下掩盖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产能过剩和地方债务问题较为突出。张茉楠表示,目前中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突出、地方财政债务高企等问题,而“去产能化”和“去杠杆化(降低债务水平)”是中国经济必须迈过的两道坎。

  产能过剩近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其中钢铁行业表现最为突出,2012年中国钢铁产能高达10亿吨左右,而大中型钢企累计盈利仅为15亿元,即每吨钢材仅能盈利1.5元。牛犁指出,中国的产能过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普遍存在,范围很广,一些行业存在着绝对的产能过剩;二是不止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风电设备、多晶硅等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过剩问题;三是目前的投资仍具盲目性,依然流向产能过剩的行业,这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矛盾。

  除了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问题同样令人担忧。审计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了12.94%,总量已接近3.85万亿元。

  张茉楠指出,由于之前实施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处于上升通道。此外,全社会总体债务率也有所提高。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全社会的债务率(杠杆率)已经上升了40个百分点。她指出,6月份以来上演的“流动性危机”和“利率风暴”,正是监管层拉开“去杠杆化”大幕的开始。

  张茉楠称,目前土地财政和债务性融资成为地方财政的普遍模式,但如今地方政府面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矛盾。为解决地方债务问题,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减少政府三公经费支出,同时,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平衡分配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可为地方政府开辟房产税等新的税源,以改变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大规模刺激政策或难再出台

  面对中国经济的种种问题,如何实现经济的稳步回升?专家认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不应该也很难再出台,下一步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加快淘汰过剩产能,通过简政放权,激活微观,释放新的改革红利为经济回升提供动力。

  “新一届政府对于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明显提高”,张茉楠表示,不再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去杠杆化以及结构调整,这三点应该是当前经济转型期的重点。

  事实上,经济增速放缓被官方视为调整经济结构的“良机”。牛犁称,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不宜再用大规模刺激政策推动经济增长,而是要加大体制性改革、结构性调整,解决深层次性问题。同时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消费率。

  “从政府层面来讲,要科学运用财政税收政策,简政放权,激活微观,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从企业层面来讲,自身要主动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提高技术和产品竞争力。” 赵锡军说。

  关于短期内促进中国经济的措施,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棚户区投资、特大城市群间修建轨道交通,以及对城市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既可以避免过剩投资,又能够改善民生、短期稳定经济的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