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交织分歧 中美“对话”折射新型大国关系未来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题:共识交织分歧中美“对话”折射新型大国关系未来
中新社记者 刁海洋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当地时间11日在华盛顿闭幕,双方在气候合作、能源合作与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等方面达成共识;在网络安全、市场准入等领域分歧明显。北京观察家普遍认为,共识与分歧共存,这既是本轮对话的特点,也将伴随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始终。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评价此轮对话为,“议题与时俱进,成果逐年增加,对话日趋平等,对中美关系新时期发展具有指标性意义。”他指出,从人民币汇率到网络安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议题一直把握着中美关系的“脉搏”。经过五轮对话,双方已建立起90多个对话沟通机制,取得数百项成果。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表示,此轮对话还同时兼具三个“首次”。这一对话是在中美两国领导人换届后首次举行,也是在两国领导人加州“庄园会晤”后首次举行;同时,对话的四位新“主持人”也首次亮相。
谈及此次对话的具体成果,袁征表示,双方在气候合作、能源合作与中美投资协定方面取得的共识值得肯定。同时,双方能在存在争议的问题上坦诚交换意见,有效减少误解。他说,“对话不像一些外媒所言那样是‘空谈’。实际上,对于如此高级别的对话计划,取得任何一点进步,都应看做是重要成果。”
在达成共识的同时,双方在经贸和网络安全上分歧明显,双方的战略互信还严重不足。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飞速发展,但贸易摩擦有升级迹象。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问题上,双方经过9轮磋商才最终同意进入实质性谈判。《华尔街日报》认为,双方当前的主要症结在于,难以在开放条件上达成一致。美方希望中方在农产品、汽车及金融等行业向美国全面开放;中方则希望美方放宽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同时放弃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设卡”。
袁征表示,中美在经贸、投资领域不仅需要坦诚,更需要相互理解。他说,“如果一方总是极力扩大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对方的诉求,那么谈判只能无果而终。可喜的是,双方通过对话已达成有关共识,共同推动谈判向实质阶段过渡。”
较之于投资协定谈判取得实质进展,中美在网络安全上目前仍处于“自说自话”阶段。网络安全话题近期在中美的各级沟通机制中被反复提及。美方指责中方对美实施网络攻击并盗取信息;而中国断然反驳,并表示自身也面临严重的网络威胁。
袁征表示,网络安全问题不仅中美两国有,世界各国都在面临这一难题。近期曝出的美国“棱镜门”事件是为一例。他指出,中方提出以联合国为主要渠道来构建国际网络安全规则是比较合理的办法。他说,“由于网络技术存在差距,只有统一标准和规则后,各国才能共享安全的网络环境。”
在战略层面,中美互信还亟待加强。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后动作不断,给亚太地区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亚太地区的国家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这种局面必须尽快化解。
纵观本轮对话,共识与分歧共存,这也正是中美关系复杂之处所在。袁征表示,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既定目标下,如何增进战略互信,扩大共同利益,有效管控分歧和摩擦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完)
专题: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