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中亚之旅:中土战略升级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习近平中亚之旅:共建新丝路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和能源合作,中国-中亚关系将被更丰富的内容所充实,交通、人文等方面的合作将更为密切。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亚四国的访问揭开了中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新篇章
“一片土地的历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历史。”习近平引用哈萨克民族一句谚语,开始了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他的语言富有魅力,既说战略、宏观,又讲故事,富有情感。”在现场听演讲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社会人文学院教师纳巴斯兰对《中国新闻周刊》如此评价。
哈萨克斯坦是习近平中亚四国之行的第二站。
此前4天,即9月3日,习近平对土库曼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开启了中亚之行。此后,他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第一次以国家主席身份出席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并作了主旨讲话。 其后, 是对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访问。最后,在9月13日,习近平将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在该国首都比什凯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以此结束中亚之行。
在G20峰会宣示经济改革决心
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岛上建立彼得保罗要塞,后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把波罗的海出海口纳入版图,俄罗斯由此打开“通往欧洲的窗口”。三百多年后的今天,9月5日至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这座“北方威尼斯”,探讨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未来。
自2008年G20峰会首次举办以来,逐渐明确峰会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地位——国际经济合作主论坛。
“经济课题应该是峰会的主要课题,如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出现减速,叙利亚危机又在化武疑云下骤然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峰会格外引人瞩目。”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峰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和《二十国集团峰会五周年声明》,呼吁加强政策协调,建设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强调刺激增长和创造就业是成员国优先任务。
习近平代表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峰会上作了《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讲话。“他是第一个发言的元首。尽管时间不长,只说了8分钟,但内容非常务实,也说出了G20里发展中国家的心声。”孙哲说,“你把发言内容和会议宣言对照看,可以发现很多观点和建议均被纳入宣言,中国表态对峰会主旨形成非常重要。”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G20峰会的传统重点议题,此次不例外。
“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习近平在发言中警告说,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多边贸易体系面临诸多挑战,这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不符合各国利益。二十国集团占全球贸易量的80%,要有忧患意识,承担责任,推动新一轮世界贸易大发展。他表示,希望一些发达国家取消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不合理限制。
增长和就业是峰会的主题。“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习近平指出,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避免单纯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
201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实现725万人就业。与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增长处于高水平。“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也面临着地方政府债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这些问题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我们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习近平坦言,“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习近平讲话传递出中国坚定推进改革、为世界经济持续带来正面外溢效应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