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未来十年 改革关键在落实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1月22日 14:1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未来十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未来十年的改革定下了基调。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关乎中国改革命运的顶层设计,强调整体性、协同性与全面性。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日趋固化的利益藩篱,“触动利益之难”不仅体现在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之中,还更多地体现在改革部署的落实过程之中

  备受各界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经过四天闭门会议后,于11月12日下午闭幕。随后发布的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为此,中央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和落实。

  舆论普遍认为,该方案将有助于提振放缓的中国经济,解决多年来高速增长积累下来的失衡问题。

  公报还宣布,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转变发展模式

  这届三中全会召开之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35年前相比,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42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了7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59倍。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中国不仅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提高了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水平。

  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也给中国带来诸多挑战:过剩的工业产能、地方债务规模高企和企业竞争力下降等。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在经历了经济增速的下滑后,认为这一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已成为中国国内越来越统一的共识。

  要保持经济增速的可持续性,必须释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多名专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向改革要红利仍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清华大学教授、前央行顾问李稻葵称,官方言论一直是呼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这一次的措辞变成了发挥“决定性作用”,比过去进了一步,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一年来,习近平和李克强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改革决心,“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用壮士断腕的精神来推进改革”,这些话语彰显了执政者的信念。

  粗略统计,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李克强前后共进行了17次离京调研,其中16次都提到“改革”。

  习近平曾反复强调“中国经济应当更加依赖于消费和创新”,显示出推动大规模经济改革的决心。

  十八大后的首次考察,他即在广东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他说,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在湖北,他提出了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五方面重大关系,以及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六方面重大问题,这为中国未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方法,可以解读为释放中国经济改革红利的信号。

  一名接近高层的分析人士时表示,习近平7月23日在武汉市主持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被认为是对本届三中全会的定调。这次讲话内容的六个要点涉及方方面面,凸显本届全会将着眼于“全面深化的改革”。

  “这是过去30年最重要的改革。”李稻葵认为,会议公报的关键词是全面,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城市、经济,包括经济管理的方式。同时,他提醒说,公报是高度概括的,“但概括的背后有很多突破性的内容。”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