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明年通胀压力不减 但处于可控范围
11月CPI同比涨3%低于预期
分析称,明年通胀压力不减但处于可控范围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1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0%,涨幅较10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低于此前3.2%的市场普遍预期,近3个月来首次涨势放缓。
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11月C PI涨势放缓的主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11月C PI中的具体食品价格环比涨跌互现,但总体略微下降。其中,粮食、牛肉、羊肉、牛奶和水果价格环比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猪肉、鲜蛋、蔬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有所下降。
澳新银行大中华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称,环比数据显示,11月CPI下滑0.1%,低于上月的0.1%正增长。总体来看,12月CPI可能再度维持在3%的水平,全年平均通胀率大约在2.7%,仍然远低于全年3.5%的控制目标。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11月CPI增幅只有3%,好于预期。但是总体看,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增大。预计今年全年CPI增幅在2.7%左右,但是明年还想保持在3%以下很困难。
范剑平表示,今年CPI的月度走势是前高后低的,这预计将增加明年的翘尾因素0.5个百分点,也就是从今年的1个百分点增加到1.5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即使明年新涨价因素和价格改革的力度跟今年一样,CPI也会达到3.2%的水平。
刘利刚说,从明年来看,由于经济增速与潜在经济增速大致相同,中国的整体通胀压力将处于可控范围,明年的通胀控制目标仍将控制在3.5%,与今年相同。由于中国将在明年逐步推进大宗商品价格市场化改革,CPI通胀率可能在明年下半年突破3.5%。预计中国明年的CPI平均增速将保持在3.2%到3.4%的水平。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9日发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3-2014)》,认为明年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增大。
报告主编吕风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就中国物价变动的复杂情况而言,央行面临着诸多两难处境,严重束缚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一是CPI和PPI走势背离,中央银行选择过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使CPI超出控制目标,过紧则会进一步加剧PPI下滑压力;二是影响CPI上涨的结构性因素作用较强,过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推高CPI,但是过紧的货币政策对于降低CPI涨幅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会伤及实体经济,即货币政策具有不对称的作用效果;三是偏松的货币政策会更大程度刺激资产价格上涨,却很难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即增加的货币更易滞留于虚拟经济,却很难流入实体经济。
吕风勇说,在这些两难处境中,中央更多采用了同时盯住CPI和G D P的做法,当CPI没有超出控制目标而G D P增速又偏低的时候,就进行偏松的货币政策操作;当CPI超出控制目标,就逐渐转向紧缩。即使如此,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隐患:一是偏松的货币政策或许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通货膨胀,不过经济转暖后,过多的货币受流通速度提升的影响却有可能引起较高的通货膨胀;二是当C PI超出3.5%的控制目标后,紧缩的货币政策或许并不会有效控制住通货膨胀,甚至可能遏制刚刚复苏的实体经济。因此,如何合理调整目标通货膨胀率、动态调节货币投放力度,将构成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