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新型粮食安全战略 既保"饭碗"也保"质量"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丁栋)13日在北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其中居于首位的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专家指出,新型粮食安全战略确立了“口粮安全”和“质量安全”两个重点,强调保障口粮“绝对安全”,要把饭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
粮食安全一直为中国官方高度重视,这是由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作为最基础的商品,粮食对宏观经济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口粮供给、粮价即使轻微波动,都将冲击整个宏观经济。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首次离京调研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中国官方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较2012年增幅2.1%,实现第10年连续增长。不过,在粮食进口不断增加、自给率降低的背景下,也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据统计,当前中国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月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中国还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
“粮食安全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近日表示,农为邦本,食为政首。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经济安全。中国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与时俱进地树立新型国家粮食安全观,构建高效、开放、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十分关键。
对于今天会议提出的“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社科院农业专家李国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中,中国新型粮食安全战略强调“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同时对其他粮食作物“适度进口”,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供应起到辅助调节作用,就是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并且饭碗“主要装自己产的粮食”。
与此同时,会议提出,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专家孙世芳指出,中国社会日益关注农产品安全问题,食品不仅要注重产量、更要注重品质和安全,如何“吃得好”、“吃得安全”,成为新型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涵。在资源和环境制约下,必须走更科学、更生态、更可持续的粮食发展方式,以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