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并行:经济外交开拓中国产业新天地
水陆并行——经济外交开拓中国产业新天地
两千多年前,中国就通过海洋和陆地两条“丝绸之路”把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海外诸国,并换回异域物资。古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外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历史。而在今天,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推出新的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形成中国对外交融,与世界互利共荣的新思路,也为蓬勃发展的中国产业开拓新天地。
今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在中亚和东南亚之行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新构想。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指引了广阔新域。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再次明确任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具备更多与别国加深经贸往来的资源和条件。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在贫瘠的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很多发展经验可以分享;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寻机遇。
基于这些实力和优势,中国产业蓬勃发展,从制造、交通运输、通信到金融业等,各行业不断做大做强,“走出去”拓展空间成为趋势和战略。在全球市场上,华为、中兴、联想、海尔……更多的中国品牌正成为全球品牌。
实际上,在“一带一路”上,近年来中外合作的成果丰硕、可圈可点,例如,中国积极参与泛亚铁路网建设,在促进地区共同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联合国官员等多方称赞。今年,中国领导人在泰国等地开展的“高铁外交”也引人关注。
在中亚地区,近年中国积极推动在公路、铁路、能源管道等领域的合作,并加快与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在内的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步伐。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为460亿美元,大约是建交之初的100倍。
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正在推动经济从“量”向“质”转变。结构调整成为重大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化解产能过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由此,“走出去”拓展空间正是企业提升之道。水陆并行推动新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正好助力中国产业开拓新的天地。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战略构想本着与其他国家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做大经济蛋糕,实现多方共赢,为区域的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9月出访中亚时就谈到:“我们要全面加强务实合作,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在10月的东南亚之行中,习主席也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印尼和东盟的睦邻友好政策,提出加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从“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的立场,并广受赞誉。美国《纽约时报》在关于中国加强与中亚经济关系的报道中说,中国有能力涉足该地区,并提供大量不带附加条件的贷款。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升级,“中国制造”正逐步向“中国智造”迈进,创新发展使中国经济的优势日益增多。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在公路、铁路建设等方面拥有先进技术;中国已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随着技术提升,专家预计我国也将从造船大国转向造船强国。这些都为推动水陆并行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提供了更多条件。
展望未来,在商贸和产业互动之后还有广阔空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共赢还将继续扩展至金融等领域,“一带一路”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将成为一种发展理念和实践,使中外合作呈现多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格局。(记者何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