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新一轮“开放高地” 中国经济别无选择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体,中国经济的动向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列为2014年6大经济工作任务之一。此举表明,在改革攻坚和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探索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再一次被寄予了厚望。
我国对外贸易曾长期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近年来在外部需求疲软、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贸易保护泛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外贸进出口增速持续放缓,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呈逐年下滑态势,以取消关税壁垒、扩大加工出口为核心的原有开放模式“红利”锐减,外贸何去何从引发广泛关注。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专家表示,中央首次提出“出口的支撑作用”,正是对上述问题的回应,即一方面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一方面要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构筑新一轮“开放高地”。
如何保持传统出口优势?会议指出,“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外贸出口也需同步提高档次,诸如高速铁路、第三代核电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4G移动通讯等高端技术和产品,都可以成为中国未来出口产品升级的“领头羊”。
与此同时,通过对外贸结构的优化,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其中,服务贸易将是下一步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据悉,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服务贸易以低能耗、高效率成为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世界银行的一项统计显示,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服务业占其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或超过70%,而中国目前仅为43%左右。
差距意味着潜力。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服务贸易的后发优势,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扩大文化、技术、中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贸易服务无疑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发动机。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国际接轨的制度设计和贸易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本身就是一种“更高水平开放”的探索。上海自贸区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为亮点,致力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成为我国对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除了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挪威等6个在谈的自贸协定外,我国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正是应对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新变化的主动选择。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2014年国家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健全服务保障,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松绑和加油”。据悉,为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新版《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等将陆续发布,对外投资审批程序2014年将得到进一步简化,“瘦身”后的审批程序将以备案制为主,并最大限度缩小核准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纳入2014年经济工作部署,此举被认为是打开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一扇新窗口。无论是从密切欧亚各国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繁荣地区的战略高度出发,还是着眼于打造一个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活力经济带,这两大战略构想均符合中国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共同利益,是加深区域经济融合、造福沿途人民的大事业和新创举。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面对历史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