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国家公祭是对和平的诉求
中新网南京2月25日电 (记者 朱晓颖)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开始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对这一盼望已久的事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南京大屠杀历史,不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南京之悼,国人之悼;南京之痛,民族之痛。”
朱成山担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10多年,他潜心研究南京大屠杀史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陈列艺术,先后撰写《为300000冤魂呐喊——朱成山研究南京大屠杀文集》、《为未来讴歌——朱成山研究和平学文集》、《世界和平学概况》、《鼎力铸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陈列设计艺术》、《我与东史郎交往十三年》(人物传记)、《文化无域——朱成山散文集》等54部2000多万字的专著。
“设立国家公祭,我们显然是晚了很多年,现在去做,算是为时未晚。”据朱成山介绍,设立国家公祭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波兰通过国家立法,将奥斯维辛等5个集中营列为国家博物馆,每年的1月27日,人们都会赶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及华沙等全国各地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珍珠港事件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将其设为美国的“国耻日”,每年12月7日美国会举办珍珠港事件纪念日。
本月,又有日本NHK高管否认南京大屠杀一事。对此,朱成山认为,将“12·13”设为国家公祭日对其来说是反击、鞭笞。
“史实不是卖青菜萝卜、可以讨价还价的,日本右翼不断地否认这段历史,我们就要不断加固这段历史。对于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些早已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史实的日本政客,我们应该有所行动。”他说。
朱成山表示,公祭规格升级为“国祭”后,每年将有高层领导人出席公祭活动;有更多的外国友好人士、驻华使节受邀,以体现公祭的国际性;最重要的是,公祭活动一旦通过立法,就会以制度形式长期固定下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