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盼公祭日盼了9年(图)

2014年02月27日 09: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盼公祭日盼了9年(图)
幸存者佘子清将建言公祭日的报纸珍藏了9年

  昨天,南京小雨。早8点,淅沥的小雨中,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门前,等候参观的游人已排成长队。纪念馆另一侧的会议室,几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听闻设立公祭日的消息,匆匆赶来。

  幸存者佘子清

  将建言公祭日的报纸珍藏了九年

  80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也参加了昨天“南京各界人士就拟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座谈”。

  与其他幸存者表达兴奋的方式不同,佘子清带来了自己收藏了近十年的一张报纸——2005年3月11日《现代快报》直通两会报道。这张报纸上,有两篇报道:《49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国家公祭日”赞同声一片》。两文中间配图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大十字架,以及包括佘子清在内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佘子清,南京大屠杀发生当年仅5周岁。手里拿着收藏近10年还依旧崭新平整的报纸,他说:之所以保存这张报纸,是希望国家能够承认死难者公祭日这件事情。“我不但保存这个报纸,其他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报纸我都收藏着。”

  佘子清的母亲在南京大屠杀时被日本人杀害,当时年仅5周岁的他和姐姐,因为逃到“南京西康路33号”的美国大使馆而幸存下来。“我对这个事情记忆在心,始终忘记不了,在睡觉的时候,一幕一幕的,日本人如何大屠杀,像放动画片一样。”

  2004年,得知有人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时抽烟嬉笑不认真,佘子清就主动申请来馆里做志愿者。

  在纪念馆内有一排幸存者的“脚印”,其中也有佘子清的。佘子清说:他爱给人讲解那段历史,尤其是爱给青少年讲解那段历史。只要不是雨天,给人讲解到这里,他都会脱掉鞋子,双脚踩进自己的脚印里。

  虽然已经80多岁,佘子清的身体还硬朗,上台阶的时候不需要人搀扶。被问及要在纪念馆做多久的志愿者,他回答说,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他的答案都一样,只要我还能干得动!

  老人一听到防空警报

  就要家人把自己扶起来坐着

  冷柏平是较晚听到消息的人,他昨天早上听广播才知道要设立国家公祭日。获悉这个消息他非常激动,赶到会场的时候眼眶还红着。

  设立南京公祭日,是冷柏平父亲的心愿。冷柏平的父亲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生于1919年,今年春节前去世。

  2005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赵龙第一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案,建议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冷柏平的父亲当时通过媒体报道得知消息十分高兴,但此后该提案一直“石沉大海”。

  冷柏平回忆说,父亲逝世前在医院卧床一年,神智也不清楚,但每每听到南京大屠杀几个字就格外惊醒。就算记不清大屠杀的日子,听到防空警报,也硬要家人把自己扶起来坐着。

  朱成山:“按国际惯例,今年悼念仪式将有国家领导人参加”

  对话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馆长朱成山

  记者: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距今已经很久了,设立公祭日还有意义吗?

  朱成山:南京大屠杀是南京之耻,国家之耻。我们现在设立国家公祭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因为日本还在否认侵略。

  一个民族忘记历史,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还有未来吗?还有和平吗?我们悼念南京大屠杀,是应该的,由地方层级提升到国家层级,也是应该的,说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历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9月3日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不一样,抗战胜利纪念日在1999年全国人大提过,这次是作为立法形式固定下来。而将12月13日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来没提过。这是中国国家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将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

  记者:我们纪念馆是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什么公祭日的名称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不是遇难者?

  朱成山:名称问题我们一直在讨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这个名称我们用了20多年,遇难者主要指遇到自然灾害死亡的。南京大屠杀30万的数字是指死难者,用死难者更为确切,作为法律用词也更为准确。“死难者”是本人坚持一直要用的,期间也有人提出受难者,受难的范围更为广泛,但我觉得死难者最为贴切。

  记者: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什么意义呢?

  朱成山: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多方面的。第一,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际惯例。因为民众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战争中牺牲的,更多的是普通民众,值得纪念。

  第二,将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历史的传承,需要一定的方式,我们现在要用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固定下来。

  第三,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家意志,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不是今年悼念,明年不悼念。我的理解是,国家立法了,必须每年执行,今后每年都要做,而且是国家来做。

  第四,对日本否定南京大屠杀,是个狠狠的反击。每次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我们仅仅表示抗议、表示愤怒是不够的。30万的数字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我们用国家意志,把它确认下来,南京的历史不能否认。

  记者:如果设立了国家公祭日,今年12月13日我们打算怎么做?

  朱成山:目前还没有就此讨论。

  不过,可以预见,今年悼念仪式,由原来南京市的悼念升级为国家悼念,按国际惯例,一定是有国家领导人参加的。第二,过去邀请的国际人士,今年按国际惯例,应该增加邀请外国政要或者前政要参加。第三,这样的活动应该每年都要举行。

  公祭日首倡者:时隔9年终获回应

  作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首倡者,全国政协原委员赵龙昨天也出席了座谈会。

  2004年,赵龙和孩子第一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除了沉重和悲愤,也倍感困惑和震惊:“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人类浩劫,中国人民历史的大灾难,我们仅仅是在地方层面进行悼念,纪念馆本身也是地方性的机构,这跟国际通用做法差异很大。”当时,赵龙的孩子带了录像机,说要录完给外国人看看,“他知道,外国人很多不知道这段历史。”

  2005年,赵龙提出设立国家公祭日后,有49名委员响应,但此后并无进展。2012年,赵龙曾再次提交公祭日提案。在昨天的座谈会上,他说:“时隔9年,石沉大海一直没有消息,今天终于有了消息,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感慨和期待。”

  “当前形势下,设立公祭日是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回应,是国家层面的正式回应。”在肯定设立公祭日意义的同时,赵龙更多的提到自己的期待。

  除了“建议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赵龙还曾提案,建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升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请世界遗产,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抢救性保护”、发行南京大屠杀纪念邮票、解决抗战老兵待遇等。“我期待着剩余的能落实。”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悼念仪式已进行20年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悼念从1994年开始,仪式主要为全城拉警报、放飞和平鸽、向遇难者献花圈等规定性动作。直至2001年后,名称才由单一的悼念活动,改为双主题,即悼念遇难者、祈祷和平,像2002年,为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者暨南京国际和平日。从2002年开始,每年由一位杰出的南京青年代表,代表南京市民,宣读和平声明。

  南京是全国所有城市中首个进行悼念的城市,也是最早拉警报的城市,每年12月13日拉响警报,祭奠遇难同胞。

  从1994年到2014年,20年,20次,没有间断过。祭奠仪式也分大小年,据介绍,小年是有4位江苏省省级官员的副职参加,逢五逢十即大年,有江苏省省级官员中的正职参加。

  世界二战三大惨案: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南京大屠杀。前两者都建立了国家级的纪念馆,并且有大规模的祭奠。波兰有5个集中营,全部是国家历史博物馆,每年1月27日,奥斯维辛解放日,是作为大屠杀纪念日。联合国也把1月27日作为大屠杀纪念日,每一年波兰总统都要出席。(文/记者 邹春霞 摄影/记者 邹春霞 除署名外)

【编辑:杜雯雯】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