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话传递网络安全国家战略方向及路径信号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27日举行第一次会议,该小组组长、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此间专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讲话传递出中国将制定跨越部门的,统一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以及实现网络强国目标之路径的信号。
“现在全球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中国又是全球网民数最多的国家,但这是中国第一次将网络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网络安全不仅是网络本身的安全,也不仅是信息的安全,它关乎国家的安全”,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方兴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大大拓展了网络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网络是一个新的舞台,你不可能再游离于这个舞台”,复旦大学网络安全专家沈逸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有其独特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沈逸表示,在全球网络空间,中国虽然是互联网大国,但却不是互联网强国,是互联网中的“发展中国家”。这表现在,中国高度依赖互联网,是规则的遵循者,而不是规则的制定者。在互联网的国际事务中,也缺乏话语权。
不仅根服务器、域名等管理系统垄断在美国手中;而且在国际互联网技术标准中,由中国提出的不到1%;中国还是遭受互联网攻击的最大受害者,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监控,暴露出防御体系的薄弱。
“斯诺登事件后,欧盟在网络空间的立场出现变化,也要求互联网的管理从美国过渡到多方利益共同体”,方兴东表示,“在这个转变中,中国可打的牌很多,在网络空间事务上的朋友远多于敌人,但如何行动,需要通盘的考量,不仅包括政府的,还需要民间的、市场的、社会的力量更加活跃地参与相关国际事务,因此迫切需要成立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部门,协同行动。”
“中国也面临特殊的国内环境”,沈逸表示,互联网已经嵌入了国内政治生态,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关乎社会的稳定。这也意味着国家在进行公共政策调整的时候,必须同时对网络空间作出回应,这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过去中国互联网“九龙治水”,多头管理,政策制定出台更多从本部门利益考虑,而制定政策的最终目标应是整体性利益最大化,成立超越部门的中枢机构进行整理和协调则可以解决上述弊端。
从央视新闻画面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将涉及军事、外交、公安、通信、宣传文化、互联网、金融、教育、财政等多个领域。
沈逸认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将会对中国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在方向上予以确定,在路径上予以明确,而在昨天的讲话中已透露出部分信息。
习近平表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基础设施、技术研发、信息化等方面,都是从技术上、硬件上对中国的网络安全提供物理保障,是“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沈逸认为,这意味着在互联网的产业链、研发、市场方面今后或将获得政策支持,不仅包括国有企业,还将包括民营企业。
而另一只轮子,则是对网络信息内容的治理,讲话中提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沈逸认为,对于互联网的治理,不能将临时措施永久化,需要有更长眼光的考量,考虑到未来的三到五年,甚至更远,不仅要堵,更要疏,明确游戏规则,在国家利益和互联网言论自由方面找到平衡点。
在沈逸看来,网络强国的标准,第一个层次是技术能力上能够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和网络本身安全;第二个层次是提出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安全战略;第三个层次是在国际网络治理方面能够参与制定、修改现行网络空间规则,有支持者,且能够被接受。
沈逸预计,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短期内会调整部分政策和法律;中期会进行制度设计,对投资方向、部门结构等进行调整;长期会实现在技术力量、操作系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