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博鳌“对症下药”:挖掘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2014年04月12日 20:55 来源:第一财经网  参与互动(0)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走向,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感。在不少国际舆论的悲观预期氛围中,中国经济能否迎难而上,消解下行压力,各方高度重视。

  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其中有很大篇幅谈及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透过这篇演讲,李克强总理清晰地阐述了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完整思路。这既是对外部悲观舆论的一种回应,也表明在应对下行压力方面有原则、有对策、有方法。

  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我们不仅要爬坡过坎,还要行稳致远”——从李克强总理的博鳌演讲中,人们可以看到的是,让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不缺信心与条件,也不缺能力和手段。

  坚持用“两点论”看问题

  中国经济形势与亚洲的发展息息相关,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息息相关。当前中国经济的状况究竟如何?需要深入、准确的剖析。

  在去年4月举行的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高层明确提出要“坚持用两点论看问题”,即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加强研判,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个“两点论”,在一年后的今天,同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厘清中国经济的真相具有高度的指导性。

  所谓“两点论”,就是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颇,是为“两点论”。那种只看到某一方面矛盾,忽视甚至抹煞其他矛盾的做法,本质是在否认矛盾。

  坚持用“两点论”看待中国经济形势,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当下经济形势大体平稳,有序运行,这是主要方面。从2014年的情况看,宏观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谈及的一些统计结论,就很有说服力。比如,城镇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回升,结构调整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仅从这些方面来看,一些国际舆论过于“唱空”,以及强调中国经济所谓的“硬着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当然,2014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面临货币贬值、增速下滑等诸多问题;就国内情况而言,又恰处各种矛盾凸显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以及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倘若不能稳定经济增长,则经济指标冲击合理区间的边界,甚至跌破边界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如此,坚持用“两点论”看待中国经济形势,就可以把握住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同时也顾及次要矛盾。这样的形势表明,对于经济走势无须悲观,不必无谓地过度忧虑,但也要认识到,中国经济确实处在一个艰难的转型阶段。中国经济追求稳增长,依然是个现实的任务。在2014年进入二季度之后,重提做好稳增长这篇大文章,具有实际意义。

  在着眼长远中应对短期下行压力

  围绕中国经济,一直有个“骑单车”的比喻,即经济增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或者说需要不紧不慢。经济增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出问题。因此,高层也推出了合理区间论。只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就大体处于一个平稳状态。这种平稳状态非常重要,将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提供契机与环境。

  稳住经济增长就稳住了大局,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判断。观察当下中国经济的现实,思考中央高层最近以来的各种表态,可以看出,2014年,稳定经济增速依然十分重要。稳住经济增长,是在消解下行压力,也是为未来经济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

  这当中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必须稳;二是如何稳。稳定经济增长,不只是稳住经济数据,还要稳住经济质量。中国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只看速度,而是要在速度与其他方面实现平衡。也就是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深化改革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等多方面的关系——这些关系若处理不好,即便经济速度“稳”住了,也称不上是有质量的“稳增长”。

  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的一个表态,为国际舆论所聚焦,即“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这个表态清晰地反映了宏观调控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在着眼长远中求解当下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一味求强刺激,只顾当下不管长远,或能暂时缓解眼前问题,却很有可能为未来发展埋下隐患。过去调控当中的诸多经验与教训,都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所在。应对短期压力的所有努力,必须服从这个大目标,而不是与此目标相悖。

  应对下行压力有能力、有方法

  3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辽宁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态:“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中央政府的信心来自哪里?信心源于当下中国经济有着良好基础,也因为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且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拥有诸多政策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从经济基础来看,中国经济体量大,外汇储备多,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回旋余地很大,市场空间广阔。尤其是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占全国60%以上,人均GDP则刚刚达到5000多美元,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带来的增长潜力巨大。3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宏观经济的未来发展做好了必要的积累。

  同时,中央政府手中还有许多“牌”可打。在3月26日的会议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了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激发千千万万人的创造活力;二是通过调结构来支撑稳增长,培育和形成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增长点。这两个方面的发力,在当前形势下,至为重要。在此次博鳌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又强调了另一方面的动力,即努力改善民生,挖掘“需求的富矿”。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跟国际大环境有关,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结果。推进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经济下滑的阵痛。这是必须承受之痛。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时候,一方面,要合理运用稳增长措施,避免过度经济刺激,积极主动地向改革要动力;另一方面,则要迎难而上,通过继续调结构来实现支撑稳增长的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改革任务已有明确部署。应该说,各项改革事业都很繁重,任务都很紧迫。如果改革目标抓得准,攻坚战打得漂亮,必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即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将市场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真正激发出来。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要稳增长,还必须坚持调结构的目标。调结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不是尖锐的冲突——关于这一点,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核心矛盾,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结构问题不解决,指望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运行,可能性很小。未来一段时间里,调结构的任务是明确的。破解城乡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调整产业结构等,均是攻坚目标。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服务业这块“短板”的修补,也都在重要日程之内。

  在向深入改革、向调结构要动力之外,通过改善民生挖掘新动力也是必然选项。说到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生。随着民生的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就业政策、社保制度完善、降低税负等等,都是随时可以取用的政策手段或储备政策。

  如此观之,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深刻把握了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并“对症下药”,给出了诸多的求解方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挖掘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只要中国经济有动力、有活力,就会有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就会有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让人充满信心。(汪晓波)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