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民生外交观:领事保护要随同胞脚步走
■ 视点
李克强的海外民生座谈,让外交与内政在老百姓真正能感知的层面上被“打通”。他访非洲,本身就践行了“民生外交观”。
李克强总理“旋风式”访问安哥拉的23小时、14场活动中,有一项尤其引起国内公众关注,那就是他在此召开的中国首次“海外民生座谈会”。会上李克强提出,必须更加注重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安全,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他明确指出,这也是民生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对日益开放的中国而言,海外公民的安全与境遇,确实越来越让国内公众牵挂。据统计,我国每年临时短期出国有近1亿人次,此外还有大批长期生活在海外的中国公民,如留学生、中资企业驻外人员、驻外记者、劳务人员等。可以这样说,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恐怖、战乱、疾病、危机,在国内几乎都会有牵肠挂肚的父母、子女、爱人或亲朋。
这就是今日的中国,既值得为之高兴,但其中也隐含着揪心的牵挂和疼痛。李克强的海外民生座谈,毫无疑问是一个创举——外交与内政,在老百姓真正能感知的层面上被“打通”。总理不仅在国内回应老百姓的关切,也在海外回应着这种关切。
据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介绍:“我们一个海外外交机构从事领事保护工作的人,平均每人承担18万中国人的海外服务工作,而美国,我记得是1人对2万人。”
外交不只是“高大上”,还需要体现对公民个体的负责与关切。事实上,李克强此前多次就失联的马航客机表示“揪心”。他进而谈到,民生就是要让民众的基本生活有保障,特别是人民的生命财产要有安全保障。这种保障不仅是对国内的民众,也是对所有身处海外的同胞,要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而当下中国的开放度越来越高,走出国门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理当成为走出国门公民的坚强后盾。
两个月后,在他的非洲之行中,李克强再次强调,外交工作既要“顶天”,服务国家大局;又要“立地”,服务海外公民和企业。他承诺:中国将加大海外领事保护人力和财政投入,年底前建成全球领事保护应急呼叫中心,类似国内的“110”,让中国公民不管走到哪里,碰到紧急的事情都能够马上和自己的使领馆建立联系,需要呼救时一刻也不耽误。“我们的领事保护应该随着同胞们走,同胞们走到哪里领事保护服务就要跟到哪里。”
如同“110”让老百姓安心无虞地穿行在国内的大街小巷,一个完备的全球领事保护体系,也将伴随中国人把足迹播撒到全球各大洲大洋。这既是国力的体现,更是民生情怀和执政理念的彰显。
李克强此次访非洲,本身就践行了贴近百姓忧喜的“民生外交观”。中国约有100万公民工作生活在非洲,其中仅安哥拉就有26万人,所以他选择在这里首开海外民生座谈会。此前决定不改行程,“冒险”如期到访安全形势严峻的尼日利亚,除体现中尼、中非牢不可破的友谊、“患难见真情”外,李克强坦言还另有原因:“我们在尼日利亚的海外公民有6万人,他们在那里工作、生活。保护他们的安全是中国政府的职责。我们如果改变行程,他们会怎么想,他们将来的状况会怎么样?”所以他到尼日利亚,是为了让在那里的同胞放心、安心,也促使尼方领导人“拍了胸脯”:承诺加强力量保护在尼的中国人。
这对国内公众而言或许是更重要的事情——中国总理在非洲,不仅纵论合作、沟通经贸、笑谈人文,还始终牵挂着本国公民在这片大陆乃至整个海外的安全。
□穆柏
专题:李克强总理首次访问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