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周边外交诠释“亲诚惠容” 专家:样板效应
习近平今天将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1年再次访问蒙古国。
“远亲不如近邻。习近平主席继韩国之行后,又一次走亲戚、串门式的访问,表明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高度重视,也是中国坚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又一次体现。”15日,《人民日报》将习主席此次出访蒙古国比作是“走亲戚式”外交。在中国驻蒙古国前大使高树茂看来,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此次习近平出访蒙古国可能会对周边外交产生样板效应,进一步促进周边睦邻互信、经济互补、文化交融。
高树茂解释说,我们与蒙古国的交往方式正体现了“亲诚惠容”四个字,这种对睦邻的姿态体现出我们坦诚相待的良好意愿,习近平此次出访将为蒙古国民众带来实惠的经济合作项目。例如,蒙古国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直出口原矿石和原煤,他们希望将矿产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中国政府将与他们商讨这方面合作,这是蒙古国民众关切的利益问题。
“亲诚惠容”概念是习近平主席去年10月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他指出要与周边国家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亲近、更认同,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不仅是对蒙古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亲诚惠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习近平将其应用于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他本人在过去一年的周边外交布局上也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亲
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战略无不紧扣“亲”字,这首先体现在常见面、多走动。
去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将俄罗斯作为首访国;4月,习近平参加博鳌论坛,其中超过半数与会国是周边国家;9月,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出席周边大国参与的G20峰会和上合峰会;10月,习近平访问马来西亚和印尼,参加APEC峰会;今年5月,10个周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华参加亚信峰会,习近平与他们进行会晤;6月和8月,习近平出访韩国和蒙古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指出,过去一年间,习近平与周边国家外交活动密集,对一些国家还采取点对点访问,这些访问总体呈现常往常来、高效率、成果丰富等特点。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习近平用“走亲戚式”外交专程到某个邻国去做客,体现了东方式的亲近感和人情味,也表现出我们与周边国家文化具有相似性和共荣共存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发展周边关系的一个基础。
习近平在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中非常注重通过文化渊源增加与邻国民众的亲近感。习近平出访韩国时在首尔大学的演讲中不但引用韩国古代诗句形容中韩友谊,还提到深受两国民众欢迎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这拉进了与韩国民众距离,引发很大共鸣。
“国之交在于民之相亲”。习近平多次邀请周边国家大学生来中国交流,今年6月,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200名学生已应邀来华参加夏令营。曲星认为,频繁的人员往来和文化合作都体现了亲近感。
诚
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
所谓“诚”字,曲星指出,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签署发展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时候非常坦诚,而且对周边国家做到承诺必践。
过去一年间习近平主席提出过很多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理念,他在访问中亚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访问东南亚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这样的理念都是真心诚意地在谋求地区的发展。
王帆也认为,我们在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时不搞虚的,对周边国家的承诺绝不反悔,即便是对方改变意向,我们都积极推动。
不仅在经济领域,在安全领域,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就提出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新安全观”。这一理念被亚洲很多国家接纳,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
惠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
自去年3月首访俄罗斯以来,习近平几乎每次出访周边国家都会签下惠及双方的经济大单。例如,出访俄罗斯时,双方共签订32项合作文件,由于数额大、期限长,被称为“世纪合同”。其中能源领域合作横向惠及油气、核能、电力、煤炭、新能源等多个行业,纵向惠及上中下游各领域产业。
不仅是能源方面,习近平还注重推动其他惠及双方的合作。去年10月,在APEC会议期间与时任泰国总理英拉会谈时,积极推动高铁和水利项目;习近平访韩带去超过250人的经济使团,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史上最高水平。期间签署一系列合作项目,涉及经贸、环境、能源、人文交流、教育、领事协定等。两国元首力推中韩人民币跨境结算,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惠及两国人民的项目。
曲星认为,已签协议与在推动的项目都带动了大量投资,一些项目还使两国基础设施相连、货币相通。
容
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在惠及周边国家的同时,习近平的周边外交还强调要用“包容的思想”与周边国家打交道。去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时便提出,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他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王帆指出,虽然中国与周边国家有一定的文化渊源,而且经济合作也日益密切,但国家之间仍存在差异性,在差异下协调国家关系是难题,中国不搞排他性外交,而是尊重包容他国国情和治理方式,并非用一个模式去苛求,尊重对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过去一年间,习近平正是秉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全方位与周边国家推进友好合作,收到很大成效,与多个国家都相继提升了伙伴关系。例如中国和印尼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高树茂指出,提升伙伴关系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这标志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内涵的改变。对于习近平主席即将开始的蒙古国之行,他认为,在建立周边外交样板效应的同时,两国元首很可能会使双边关系更进一步。(新京报记者 王晓枫)
专题:习近平访问蒙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