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李克强欧洲三国行“创新”成主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6日上午在米兰与意大利总理伦齐共同出席第五届中意创新合作周大会并致辞。
李克强积极评价中意创新合作周为推动两国科技创新合作所作贡献。李克强指出,中国与意大利都是文明古国,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在丝绸之路上的交往源远流长。当前,中意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我此次访意期间,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科技创新是其中的重要领域。中方愿同意方加强科技、工业设计、制造业等领域的创新合作。相信通过双方携手努力,科技创新合作将在两个伟大文明的交汇中焕发出时代的光彩,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克强在致辞中表示,我们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科技创新不仅来自对科学的了解,对技术的把握,也源自创意,希望中意青年用东西方智慧碰撞出更多“奇思妙想”,让创意促进创新,进而提升两国产业竞争力。
■ 延展
李克强欧洲三国行 “创新”成主题
李克强外交“大片”上演第六季——镜头摇过亚欧大陆,展现德国、俄罗斯、意大利三国版图,会晤、磋商、签约、演讲,大大小小的“珍珠”散落在地图上,将它们串起来的,是一根主线、一个关键词——创新。盘点总理的出访成果,某种意义上就是欣赏这条被命名为“开放式创新”的“珍珠项链”。
李克强创新宏观调控国际上受瞩目
在国内各个场合,无论是出席会议还是考察工作,人们从李克强口中最常听到的表述就是“改革创新”,从国务院各项决策中解读出的核心理念,也是“改革创新”。对这样一位言行一以贯之的总理,人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他把改革塑造为本届政府的根基,把创新界定为本届政府的灵魂。
这样一个“创新型政府”,通过简政放权“革自己的命”,一年多来取消和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真正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人民的创造力。也正是这样一个“创新型政府”,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没有选择实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创新宏观调控,以巨大的定力和勇气划定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这一举措成效明显,并在国际上广受瞩目与好评。
访欧洲三国创新成为活动演讲主题
外交当然是内政的延续。李克强把他坚持的根基与灵魂装在出访的行囊中。
在德国,他与默克尔共同主持中德政府磋商,其后两国发表了以“共塑创新”为主题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这是迄今为止中德之间内容最丰富的一份共同文件。
在俄罗斯,他出席“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在演讲中这样介绍道:国外朋友经常问我,中国持续发展的秘诀是什么?根本上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勤劳加智慧。中国的改革开放,涉及13多亿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创新活动。
在意大利,他出席中意创新周大会时勉励年轻人:我们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科技创新不仅来自对科学的了解,对技术的把握,也源自于创意,希望中意青年用东西方智慧碰撞出更多“奇思妙想”,让创意促进创新。
中国总理展示给世界的,是一个旧邦新命的“创新中国”。中国总理的宣言,铿锵而又谦逊——“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需要与各国取长补短、互学互鉴,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永远做开放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创新的大国。”
总理外交地图 底蕴是国家创新宏图
盘点诸多外交场合,足以证明,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当今世界,创新已是浩荡的国际趋势。由此反观国内,无疑更可理解国家领导人语重心长不断强调创新的拳拳之心,毕竟“创新鸿沟”现实存在,是缩小还是继续被拉大?毕竟中国人已熟悉那句警语,“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盘点此次访欧,亦可加深对于创新的理解。正如李克强所指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创新,墨守成规不行,单打独斗也不行,需要开放、合作与分享,需要各国携起手来实现知识的倍增、价值的倍增。开放式创新,不仅包括技术领域的创新合作,也包括体制机制的创新、互鉴。
事实上,李克强总理的出访成果,本身就有极强创新意味。在外交领域,人们已经熟悉了“战略伙伴关系”的表述,而此次,中德之间“创新伙伴关系”的提法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有评论称,李克强访俄一项最重要的“创新”就在于,提出打造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快速运输走廊,中国高铁将开进俄罗斯广袤大地。
这部外交“大片”,主旨是创新。勾勒外交地图时,这个国家的底蕴在于创新宏图。(穆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