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媒体解读李克强南海“双轨思路”新思维(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2月02日 17:2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争夺话语主导权

  “没有和平稳定,东亚永无振兴之日。”李克强总理在11月13日下午举行的10+3会议上指出,地区国家应切实做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摒弃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共同管控好矛盾与分歧,绝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干扰使东亚失去发展的历史机遇。

  因大国间的“零和博弈”而不得不“选边站”,更是东盟多数国家的顾忌所在,也是其最不愿意面对的局面。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12日的社论中指出,中美的竞争若演变成有你没我的零和游戏,并迫使本区域国家选边站,那将是最坏的情景。而在南海问题上,新加坡虽然不是声索国,但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签署。“中国最近在这课题上提出了‘双轨思路’,肯定了亚细安(东盟)在维护南中国海的和平与稳定所扮演的角色”。

  对于美国国务卿克里在8月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上所提的“冻结南海行动”倡议,东盟秘书长黎良明当时就指出,东盟各国外长“没有讨论”美国提出的提案,因为已经有一个现有机制——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签署的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已经承诺在遏制领土主权宣示等行动上“自我克制”。黎良明于2013年1月出任东盟秘书长,此前10年里他曾先后任越南常驻联合国代表和越南副外长。

  王毅也在外长会议期间表示,中方愿意倾听各方对南海问题提出的善意倡议,但这些倡议应当是客观、公正和建设性的,而不是制造新的麻烦和分歧,甚至另有所图。如果有关倡议是为了另起炉灶,另搞一套,那么势必会干扰《宣言》的落实和“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损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

  在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司司长欧阳玉靖看来,中方所提的“双轨思路”之所以能得到东盟国家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与“我们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与政策是吻合的,一脉相承”,并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一致。

  欧阳玉靖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与政策可归纳为三点:一是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二是中方致力于在尊重历史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谈判解决争议;三是中方主张在争议解决前,各方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有关国家可探讨共同开发。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条规定:有关各方承诺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他们间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

  中国一贯主张并积极推进通过直接磋商和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建国以来,我国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通过双边磋商与谈判,签订了边界条约,划定和勘定的边界线长度达两万公里,占中国陆地边界总长度的90%。从世界各国解决陆地和海上争端的经验来看,绝大多数陆地和海上边界都是由直接当事国谈判解决的。以美国为例,其与邻国的海洋划界争端几乎都是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墨西哥先后谈判划定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与古巴划定单一海洋边界;80年代,与库克群岛谈判划定海上边界;90年代,分别与前苏联、纽埃岛谈判划定海洋边界;2000年还与墨西哥谈判划定200海里外大陆架界限。

  近十多年来共参加超过100轮边界外交谈判的欧阳玉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直接双边磋商与谈判解决边界与海上争端有其独特的优势,也符合国际法及国际实践。根据中国以及有关国际实践来看,“双边磋商与谈判达成的结果最易为当事国政府和人民所接受、引起的震动最小,也最具有持久生命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认为,中方提出的“双轨思路”,实际上中国和东盟在过去十多年里都在奉行,而“新意”在于,中国首次以政策宣示的方式明确表态,愿意与东盟国家共同负责区域的和平稳定。

  “双轨思路”的提出,意味着中方处理南海争议的手法发生了微调,从拒绝通过任何多边渠道解决南海问题,转向承认可以在有限多边场合、寻求部分涉及多边利益的问题的解决之道。

  在全世界范围内,涉及海上问题的规则都还是比较弱的。特别是我们周边的海域,很多海还没有划界,这就说明规则还没有形成。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洪亮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大国,在这片海洋的规则的形成过程中,应该发挥出大国的主导性作用。

  商签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深化战略互信、聚焦经济发展,加强政治、经贸、互联互通、金融、海上、安全和人文合作”,上述两点共识和七大合作领域,是去年李克强首次以中国总理身份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时,提出了中国与东盟“2+7合作框架”。时隔一年之后,当李克强总理再度与会时,这一合作框架中所涉项目,已有八成得以落实。

  去年一年里中国所提的涉及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大倡议还包括,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而今,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得到东盟国家的更多响应和认同,不仅要建设“利益共同体”,还要建设“责任共同体”;东盟很多国家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态度则从谨慎欢迎到希望参与共建;而在上月,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备忘录在北京正式签署,亚投行总部将设在北京,计划2015年底前投入运作,中国和10个东盟国家将全部成为创始成员国。

  东盟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角色和影响。有媒体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在今年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各国领导人共照了8张合影,李克强总理始终站在东道主缅甸总统吴登盛的旁边;而在11月13日最先举行的10+8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东盟10国领导人以外第一个进行发言的领导人。

  2013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至此,中国和东盟合作走过了“黄金10年”。而今年前三个季度,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双方贸易额达到3466亿美元,同比增长7.5%,“钻石10年”迎来良好开局。

  在11月13日的10+1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中国—东盟在经历了“黄金十年”后,步入“钻石十年”,并提出了加强与东盟合作的六点建议,即协力规划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大战略、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加快建设互联互通基础网、精心营造海上合作新亮点、努力保障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双安全”、积极开拓人文科技环保合作新领域。

  “中方愿与东盟商谈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继去年首次提出之后,李克强总理再次在此平台上表达了中方的这一意愿。

  “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于是把双边的睦邻友好关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排除以武力来解决争端的可能性。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看来,在诸如“中国威胁论”这样的声音更加激烈的形势下,中方的这个提法,“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我们的周边外交中,已经有这样的成功实践。”洪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还指出,条约签订的磋商需要和南海问题的谈判“两轨并进”,这本身就是管控矛盾、扩大共识、促进合作的过程。

  2001年和2005年,中国曾经先后分别同俄罗斯、巴基斯坦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东盟是中国最大的邻居,也是中国经略周边的首要地区,亦属于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重点地区。

  正是在此次发言中,李克强呼吁各方“更应该珍视东亚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把握好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大方向,促进地区和平安定,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深化经济社会等领域合作,为建设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东亚地区而努力。”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