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看经济转型发展 开启新动力适应新常态
这是在警航巡逻直升机上拍摄的上海自贸区洋山港集装箱码头(2014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凡 军摄
【编者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启动发展“双引擎”?如何打响蓝天保卫战?如何确保“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落地?如何把更多财力投向民生?各地近来陆续举行的地方两会,回应了群众关切,勾勒出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图景。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地方两会新观察”专栏,通过梳理地方两会释放的新信息,分析各地将如何加快转型升级、释放地区发展活力。敬请关注。
随着广东、海南、吉林3个省份两会的召开,2015年地方两会渐近尾声。地方两会是一扇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窗口。梳理地方两会释放的信息,《经济日报》记者发现,应对“三期叠加”等挑战,各地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一方面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改造升级传统引擎,为换挡后的经济列车提供强劲动力。
以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
2014年,各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突破。不少网友对来之不易的成绩单留言“也是蛮拼的”。北京市“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完成了110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70项审批事项。”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里有这样一组数据:省级政府权力事项精简68.3%,行政审批事项精简32.6%,涉企收费项目减少57.3%。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12.6万户,增长58.3%。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不少省份提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适应新常态、迈向新目标的动力源泉。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等省份都把“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承诺,2015年再精简200项以上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许可类审批事项;天津市则将继续深化一颗印章管审批等“六个一”改革措施,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并且实施2015版行政许可事项目录。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将给西部地区带来新活力。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等机遇叠加。对此,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提出,“努力扩大内陆开放新优势。顺应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主动向东向西向南开放,高效组织国内外资源要素,不断拓展内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陕西、甘肃、贵州、宁夏等省份也提出,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后发赶超的战略支撑。
以创新驱动提速转型升级
各地将继续以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加快动力转换。浙江省提出,“坚持以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稳发展适应速度变化,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组合拳推进结构优化,以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加快动力转换,着力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
四川省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务必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还明确提出今年将重点支持和组建20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辽宁省省长李希表示,“我们要淡化‘速度情结’,不可能也不必要再追求高速度,同时必须强化‘质量关切’,用过去拼速度的那股劲儿来追求高质量。牢牢抓住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不撒手、不停步,在提质量、增效益、转方式、优结构上不断求进。”
以双引擎推动保经济列车前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面对增速换挡,只有让两个引擎同步发力,才能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2014年,对河北来说是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一年,“全年压减炼铁产能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3918万吨、平板玻璃2533万重量箱,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数据的背后是转型的阵痛,今年,河北将“坚定不移调整经济结构。切实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任务,驰而不息抓下去。做大做强‘三个一百’领军企业,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
2014年,山东省不仅出台了对7大行业过剩产能的处置计划,还实施了22个制造业行业的转型升级方案。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比2013年增加1.5个和1.2个百分点。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运用系统化思维全面开创‘三个陕西’建设新局面。”
前行之路绝非坦途。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增长动力不足、资源环境制约等等,各地没有回避这些面临的困难。一个共识是,新常态赋予新使命,新常态蕴含新机遇,新常态需有新作为,只有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主动作为,才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报记者 王 晋)
专题:2015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