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代表热议“中国制造2025”:深耕产业 创新驱动升级

2015年03月14日 15: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江耘)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众企业家眼里也有各种不同的“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浙江民营企业众多,作为制造业大省,“浙江制造”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民企代表们提出了他们的思考。

  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

  早在2000年,浙江就提出了加快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目标和任务。去年,浙江提出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浙江已成为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典型。

  “浙江制造”之路一直在路上,中国制造2025”该如何实现“?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工业商品嫁接智能化、互联网等高附加值要素,使这些要素融入整个制造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从工业化到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革命,最终成为一个创造、“制造+智能”的大国。

  就像近期国人热衷到日本去抢购杭州制造的马桶盖,“表面上是中国制造的,但内在核心仍在日本手里,他们掌握着智能化芯片技术、核心标准等。中国只是粗放的制造。”郑坚江指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就是树立中国自己的标准和知识产权,形成自发的、强有力的创造氛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必须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之毅时尚集团总裁张华明认为,这种升级的重要标志,就是让我们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从“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用“一千米的深度”深耕产业

  一只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让中国制造业陷入尴尬。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指出,打响“浙江制造”的品牌,品质是根本,营销是核心,自信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国人的海外消费热,在给我们‘中国制造’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发展民族品牌信心,因为这至少说明我们国内依然有着庞大的内需市场,就看我们如何把握!”张华明认为,企业应该关注自己的产品能否打动人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用一米的宽度、一千米的深度做精自己的产品,做美自己的品牌,做优自己的特色。”张华明认为,要从产品质量源头上引导消费者增强民族自信心,让大家能够感受到购买民族品牌是光荣、自豪的事情。

  郑坚江说,2015年被誉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经济增速放缓、国家明确简政放权等新常态,要求民营企业主动创新求变,提升原有经营模式的质量和效率。

  在他看来,未来企业发展必须具备驾驭新技术,适应创新、研发、制造等人才的储备、自我适应抵抗等能力。“就像电脑出来了,不习惯的只能写字,人家就不跟你玩了。”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

  周国辉介绍,浙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错位布局特色明显的高新园区、科技城,大力推进“三位一体”的产业综合试点工作,大力引进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泰已提出将实施智能制造战略。“积极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推进信息技术和工业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在研发、生产、采购、等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提高效率效能,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技术创新不仅促进企业自身发展,还给整个行业和社会带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伴随着产、学、研的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

  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电子商务……不断产生的创新活动助推了浙江产业的转型升级。

  服装业起家的张华明对时尚产业的未来信心满满。“我们要思考的是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培养工匠主义精神,重视技工的培养和产品的设计、科技创新,这才是实现中国制造,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基础。(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