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串联海上“朋友圈” 促蓝色经济合作下海上岸
视频:中新社启动大型采访报道 让“一带一路”故事传四海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带一路”串联海上“朋友圈” 促蓝色经济合作下海上岸
中新社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董冠洋)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愿景正在串联起富饶大海上的“朋友圈”。从太平洋经南海,过印度通欧洲,蓝色经济合作下海、上岸,将给沿线各国释放发展新机遇。
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愿景,官方今年3月明确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具体框架。其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开通以来即是中国与亚欧非商贸往来要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条海上大动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
“海上丝绸之路以海洋为载体,从世界范围看,可以对全球海洋合作起到先手棋、突破口的作用”,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环资室主任刘岩对中新社记者说。
自倡议首提一年多来,海上“朋友圈”已有早期收获。中国与印尼、柬埔寨、缅甸、巴基斯坦、希腊等国就港口建设和运营深化合作,中国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也开展了多领域海洋合作。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东盟与中国的全方位海上合作具“样板”意义。2015年“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将在海洋经济、海上联通、科研环保、海上安全、海洋人文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包括成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建设中国-东盟海上紧急救助热线,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学院。
“朋友圈”在不断扩围,合作领域也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强调合作要“下海”、“上岸”——下海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还要上岸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海洋科技合作园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
蓝色合作需要海陆联动,这也将进一步促进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以中国为例,海洋经济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201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59936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7.7%,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
“从国内本身讲,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整合海洋经济发展,起到集聚作用”,刘岩解释说,将对外合作因素纳入中国海洋经济,在发展时考虑与国际合作的接口,“围绕增强国际竞争力,沿海各地将根据在海丝对接中的定位,发挥各自区域优势,避免了同质化雷同竞争”。
按照官方规划,福建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目前福建已在印尼、缅甸等国投资兴建9个境外远洋渔业基地;在印尼、缅甸建设7个境外水产养殖基地,产值10亿元。
海南是中国最南端省份,与东盟和南海周边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海南省省长刘赐贵表示,海南将结合自身优势从多方面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包括落实互联互通,加快机场、港口、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共同打造环南海邮轮旅游圈;充分发挥海南作为南海服务开发保障基地和南海的救援基地的作用等。
中国北方海滨城市天津也与印尼、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的多个地区展开了生态、城市规划等合作。
从海洋产业“走出去”角度看,当前中国在升级传统海洋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刘岩介绍,海水淡化、海洋可再生能、渔业养殖等产业都是中国的优势,而油气开发核心技术亦可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吸收他国经验。
事实上,海上“朋友圈”不仅“利国”,更将给沿线带来实实在在的商机。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中心韩兴勇看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该海商先行,特别是民间海商通过多样贸易投资通商互惠。而沿线华商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无疑将迎来无限商业和事业发展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