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与全国中层以上干部“面对面”动员简政放权
5月12日,国务院召开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中新社发 刘震 摄
视频:李克强:简政放权要从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菜” 来源:央视综合
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中国政府再次发出“向自身权力开刀”的简政放权“动员令”。
12日,在国务院召开的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记者了解到,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事业单位的副处以上各级官员,聆听了总理的这堂为时一个多小时的转变政府职能“公开课”。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说,总理直接面对基层工作人员“喊话”,释放了中央简政放权、推进行政改革的坚定决心。采用“公开课”的形式,省去了中间传达的环节,让动员直接到达干部队伍的最基层,成效更为显著。
此次李克强承诺,再砍掉一批行政审批和核准项目、一批审批中介事项、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关卡、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和各种行政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年内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这是自2013年担任国务院总理后,李克强第三次出席电视电话会议并发表公开讲话。前两次分别于2013年5月和11月召开,主题为“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三次公开“喊话”,都与简政放权有关。
事实上,本届政府成立伊始,开门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自身权力开刀”,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2013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准实施,政府承诺——本届任期内,将国务院各部门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同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时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这是政府的应尽职责。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稳增长必须更多激发企业和社会的活力,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拥有更多自由空间,要求大量削减审批权,推进简政放权。相应的,简政放权又有利于政府高效廉洁运转,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创造活力。
正如李克强所说:两年多来,这项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极大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了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廉政建设,有力支撑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旨。在中国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前提下,依靠改革创新才能真正适应新常态。而简政放权正是深化改革的“马前卒”、激发改革动力的“先手棋”。
纵观近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实际上是贯穿国务院工作的主线之一,分批推进,逐项落实。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了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召开的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2015年已召开的15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9次提及简政放权。今年全国两会后已召开的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7次提到简政放权。
确定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的措施、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仅从今年简政放权措施来看,政府自我革命的力度不断加大。
简政放权激发了无数普通的中国人的创业梦想,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得益于先照后证、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一年多来,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已逾600万户,呈爆发式增长。
在李克强不久前考察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三五个大学毕业生用一张桌子、几台电脑就能开公司。宽松的政策环境加上众多的天使投资人,中关村正在变成财富梦想的孵化器。
尽管过去两年的效果有目共睹,但作为自我革命,简政放权难度不能低估。目前,行政审批事项还是不少,还要继续取消和下放,同时下一级政府还要“接得住”。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李克强指出,必须增强法治、公平、责任意识,搞好事中事后监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创新监管。建立统一监管平台,推进综合执法,推广随机抽查,做到公开透明,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认为,简政放权最关键的内涵是改变管理方式,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由浅入深、先易后难。而要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就要完善监督机制和投诉机制,数管齐下彻底打通“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记者 刘欢 任沁沁 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