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陈锡文:中国粮食需求有约400亿斤缺口 品种矛盾更突出

2016年03月06日 15: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记者会。此次记者会的主题是“适应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陈锡文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今日举行记者会,邀请厉以宁、陈锡文、易纲、常振明、许家印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十三五”经济发展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陈锡文委员,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长,同时我国粮食进口也在增加,请问我国的粮食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陈锡文:现在我们国家的粮食就像你刚才说的,多了和少了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多的角度讲,过去连续12年粮食增产,从2003年粮食总产量8614亿斤增加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12429亿斤,也就是说年度的产量在12年时间中提高了3815亿斤,这当然是多了。但是去年的12429亿斤和国内的粮食需求来看,它还不能满足。目前测算去年粮食总需求12800亿斤以上。所以总量上虽然12年连续增产但是大概还有400亿斤的缺口不能满足需求,接近2000万吨,还需要进口来弥补这个缺口,所以这又是少了。

  陈锡文:粮食是一个总概念,我们统计口径中粮食有五大品类: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薯类(红薯、白薯、马铃薯等),这五个品种又各自有多有少,又不一样。目前总的来看,小麦大体供需平衡;稻谷满足了自给需求以后略有结余;大豆缺口非常大,去年大豆总产量230多亿斤,不到1200万吨,离需求差的非常远,去年进口大豆1633亿斤,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产大豆的7倍,可见大豆品种是明显少了;玉米产量去年4400多亿斤,是五个粮食品种中产量最大的。总体来讲对于需求来说略显多一点。但是玉米品种去年进口,再加上可以替代玉米的品种进口,达到了880亿斤,本来玉米产量已经有点供过于求,又进口了880亿斤,显然玉米品种是多了。粮食整体上很难用“多”和“少”形容,有多有少,是并存的。

  陈锡文:但是既有多的地方,也有少的地方,揭示出两个基本矛盾。一是总产量在不断增长,但是粮食的品种结构在供给方和需求方还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比如刚才讲的大豆明显缺了,玉米明显多了,供求之间最主要的还不是总量的矛盾,总量差400亿斤,但光大豆的进口就进了1600亿斤,可见只看总量不行,还要看品种,我们的品种矛盾比总量矛盾更突出。二是刚才讲到玉米供给是完全可以满足需求的。为什么还要进口这么多的玉米和玉米替代品,这暴露出粮食生产中的一个软肋,我们的价格没有竞争力。我们的粮食生产成本高,价格贵,和国际市场相比没有竞争力,因此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口到中国了,才出现了多了还要进口。

  陈锡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也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个人认为,农业角度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是三个重点:第一,努力追求粮食总供求的平衡,现在还有缺口,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提高和稳定的粮食产能。第二,品种矛盾比较突出,所以要加强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让它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第三,即使总量和品种都平衡了,如果价格没有竞争力,国际市场粮食依然会进来。这个意义上来讲,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科技创新能够推出更优良的品种,降低它的生产成本、提高它的效率。要进行农业组织创新,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基础要怎么通过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怎么通过土地耕地流转集中去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

  陈锡文:最后也要有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大家已经知道,我们一些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补贴制度、收储制度正在积极推进改革。昨天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适当调减玉米播种面积,同时要推进玉米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他明确提出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把补贴从价格中分离出来,叫“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由市场形成价格,这个价格才能有国际竞争力。中国由于农民人数庞大,每一户经营的耕地很少,竞争力是不够的,这个意义上讲,政府要用其他形式对农民的合理收益给予必要的补贴。这项政策正在研究之中。我个人估计两会结束后,对于玉米的改革很快就会推出台。(根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

 

【编辑:叶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