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在第六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上的致辞(全文)

2016年09月25日 00:33 来源:新华社 参与互动 

李克强与加拿大总理共同出席第六届“中加合作经贸论坛”并致辞  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加拿大蒙特利尔9月23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3日中午在蒙特利尔会议中心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共同出席第六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并发表致辞。全文如下:

  在第六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上的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2016年9月23日,蒙特利尔)

  尊敬的特鲁多总理,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来到特鲁多总理的故乡——美丽的蒙特利尔,共同出席第六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对长期致力于中加经贸合作的各界人士致以敬意!

  三周前,特鲁多总理成功对华进行首访,我们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这次我访问加拿大,双方又达成一批新的合作成果。频繁的高层往来、丰硕的合作成果,反映出中加战略伙伴关系的热度,也预示着两国全方位友好合作的光明前景。

  中加友谊源远流长。40多年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特鲁多总理的父亲——老特鲁多先生以政治家的魄力和远见,冲破重重阻力,开启了中加关系的大门,加拿大成为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在各界人士不懈努力下,中加关系逐步迈入成熟、稳健的发展轨道,结出累累硕果,经贸合作是其中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

  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70年建交时,双边贸易规模只有1.5亿美元,去年达到55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全球贸易额下降13%,而中加贸易额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的手机、计算机、服装等日用消费品性价比高,深受加拿大消费者的喜爱。加拿大的农产品、水产品、高科技产品质量上乘,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

  双向投资蓬勃发展。加在华企业已超过1.4万家,累计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加投资后来居上,各类投资额已超过400亿美元,去年投资增速高达126%。2014年生效的中加投资促进和保护协定,是中国迄今为止缔结的内容最广泛的双边投资协定,标志着双方投资合作进入高水平、制度化保障发展阶段。

  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过去的合作主要是商品贸易和制造领域,现在已拓展至现代服务业、创新、旅游、农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2015年,北美首个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在多伦多正式提供清算服务,便利了两国贸易和投资结算,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中加旅游合作也进入“丰收期”,去年两国签证有效期延长到10年,双方人员往来规模近130万人次,人文交流与合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实践证明,经贸合作给两国人民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夯实了双边关系发展的基础。这种基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牢不可破,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

  女士们,先生们!

  自由、开放、公正的贸易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各国合理分工、提高劳动效率和扩大市场规模。以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是过去数十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顺之则昌,逆之必衰。各方都应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的理念,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使经济全球化在双赢、多赢、共赢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我和特鲁多总理一致认为,越是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中加两国越要坚定地站在一起,相互扩大市场开放,共同打造务实合作“升级版”,更好造福两国企业和人民。

  ——我们要增强政治互信。良好的政治关系是经贸合作平稳发展的保证。中方高度赞赏加新政府积极致力于发展对华关系,愿同加方着眼长远,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愿意进一步密切高层交往,用好总理年度对话等机制,扩大各领域交流与对话,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为两国务实合作提供政治保障。

  ——我们要扩大贸易规模。目前,中加贸易规模仅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加拿大外贸总额的8.1%,只有美加贸易规模的1/10。这与中加在全球经贸格局中的地位不相称。我与特鲁多总理已达成共识,将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规模。中国奉行自由开放的贸易政策,注重进出口平衡发展,不刻意谋求贸易顺差。中方愿意增加进口加拿大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矿产品和消费品,愿意以建设性方式妥善处理加拿大油菜籽输华问题。双方同意尽早启动中加自贸区可行性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扩大中加经贸合作,也是向国际社会发出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明确信号,提振全球经贸发展信心。当然,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推进自贸区建设,中国承受的压力会更大。此外,当前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不振的结果,需要生产国和需求国共同应对。贸易保护只能导致“双输”的结果,希望各国慎用贸易救济措施。

  ——我们要拓展双向投资。加拿大对华投资占中国吸收外资总额的比重不到1%,中国对加投资占加拿大吸收外资总额的比重也只有2.7%,双方投资合作前景广阔。中方欢迎加拿大企业来华投资,扩大金融、能源、民用航空、通讯、环保、冬季体育等领域的合作。欢迎加方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支持人民币与加元开展直接交易,支持加方到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中方鼓励国内企业赴加投资,参与基础设施、能矿、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希望加方为中国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中方愿与加方加强创新战略对接,把创新合作打造成两国务实合作的新亮点。

  ——我们要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加拿大高科技产业实力雄厚,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高性价比的装备产能、强大的工程建设能力。中国的产能与加拿大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可以降低制造和建设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拓展第三方合作,实现多赢。中加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已迈出坚实步伐,中核集团正在推进的阿根廷重水堆核电站,就是运用加拿大坎杜公司提供的核岛设备和技术。中方希望加方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支持双方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和商业惯例开展国际合作,也愿意与加方建立合作基金,为开展三方合作提供融资支持。

  ——我们要丰富地方合作。中加两国幅员辽阔,区域产业特色明显,地方合作潜力巨大。中加省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和密切,已建立53对友好省市。目前,中国是加拿大6个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一个地区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其中6个省和地区近5年对华贸易额年均增幅超过10%。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在中加地方合作中走在前列,分别与中国山东省、上海市是友好省市。中方鼓励中加地方政府间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机制,愿与加方积极探讨建立“中加省长论坛”、“中加市长论坛”,也支持加中贸易理事会、加拿大联邦理事会、中国贸促会等机构发挥更大作用,为两国地方合作牵线搭桥。

  女士们,先生们!

  加拿大工商界关心中国经济形势,我愿作简单介绍。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经过艰苦努力,中国经济呈现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在平稳增长中加快转型升级的格局。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7%,处于合理区间,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上半年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信息通信、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迅猛增长,众创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同时,新动能向传统产业加速渗透,使许多企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展现出新的活力。中国经济新动能呈现出增量崛起、存量激活、质量提升的态势,对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增加就业的支撑作用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虽然目前新动能在规模上还难以与传统动能等量齐观,但假以时日,必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挑起大梁。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大、优势足、空间广,我们有信心让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今后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政策只会越来越规范、友好、透明。去年我们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类条目减少一半,最近正在研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相关措施。经过几年探索,中国上海等4个自贸试验区初步建立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们决定增设7个自贸试验区,其中5个在中西部地区。从今年10月1日起,中国将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届时各国企业对华投资将更加便利。中国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健全经济安全、网络安全、境外非政府组织等领域的法律法规,目的是更好地扩大开放,根本上有利于保障外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华合法经营和活动。只要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都将一视同仁。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要依法办事,为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中国依然是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6%,连续24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今年前8个月,中国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增长,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10%,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增长76%,美国、欧盟企业对华投资分别增长74%和30%。我们欢迎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各国工商界人士抓住新机遇,搭乘中国经济的新列车,实现更广互利共赢!

  谢谢大家。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