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三张面孔

2016年10月13日 13: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60年前的10月15日,全国政协礼堂,社会主义学院在这里举行了首期开学典礼,从此,中国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一所学习政治理论的学校。

  从那时起,社会主义学院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开枝散叶,与其后诞生的散布在全国各地的400余家社会主义学院一起,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共同成为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甲子过去了,作为鼻祖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创下了在新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第一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学院、第一家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华文化学院、第一家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一部政党制度专业性年鉴、第一次设立统战学专业(2015年9月10日,中央社院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了首批统战学研究生)、第一次提出“五史合一”理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第一家统一战线高端智库。

  60载风雨兼程,中央社院累计培训党外代表人士和统一战线各类人才8万人次,已经发展成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并正在积极建设统一战线的高端智库。

  毛泽东亲自命名

  “联合党校”汇聚党外代表人士

  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档案室里,有一个铁皮档案柜,其中有一份薄而泛黄的“人员名册”非常珍贵。名册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蓝黑色油墨到现在仿佛还能隐隐闻到墨香。这份“人员名册”以姓名、性别、年龄、职务、住址、电话为序,记录了60年前的1956年,社会主义学院主要人员的详细信息。查看名单可知,当时学院的6名领导分别是吴玉章、邵力子、杨明轩、聂真、千家驹和刘孟纯。

  档案中处处可见一些有意思的细节,比如名单中的电话号码的位数一般是5位数的,有的还注明需要人转接或者喊人……

  珍贵的史料,讲述的是社会主义学院这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诞生的往事。

  1956年初,民主党派负责人陈叔通、章伯钧、邵力子等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和党外人士的要求,向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提出:各界民主人士应有一所学习政治理论的学校,建议成立毛泽东思想学院。李维汉作了调查研究后,向毛泽东汇报了民主人士的意见,毛泽东同意办这样的学校。关于学校的名称,毛泽东说:“还是叫社会主义学院好。”

  经过紧张的筹备,1956年10月15日,社会主义学院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第一期开学典礼,首任院长为吴玉章。首期学员直至1959年2月才结业,学员在这里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中国革命史三门课程。

  参加过第一期学习的郑洞国曾表示:“我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又成了社会主义学院第一期的学员。与我同期的同学有卫立煌、覃异之、王葆真、马松亭等。大家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学习期间,陈毅等领导同志来作过报告,孙冶方、胡华、宋涛等同志来讲过课。这次学习,对坚定我的社会主义信仰起了很大作用。”

  在第一所社会主义学院成立之后,许多省市也相继成立了社会主义学院。于是,1961年,在北京成立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学院改名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从此,中央社院逐步发展成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成为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阵地。

  曾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中央社院秘书长的朱真颇为感慨地表示,中央社院有光辉的历史,在社会上、在民主党派当中都享有很高声誉。

  的确,作为“联合党校”,社会主义学院既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也不同于党校。从招收的学员来看,许多著名的民主人士,比如翁文灏、黄炎培、朱学范、胡子昂、经叔平等都曾在这里学习;从学院方面来看,五任院长中,有四任来自民主党派,比如孙晓村、杨纪珂、何鲁丽、严隽琪等;从办学任务来看,主要是开展政治共识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作为党外人士的“联合党校”,中央社院的发展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里,对社院都有明确的定位和具体的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学院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中共中央还颁发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要求社会主义学院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党校和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作用。

  “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央社院与社会主义事业同前进,培养了一大批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的代表人士,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社院有关负责人说。

  凝聚共识是主线

  8万余党外人才在这里接受培训

  2016年9月29日,第36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正式结业,74名学员领到了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严隽琪签名的结业证书,进修班里最年轻的“80后”学员万李娜,兴奋地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证书,收获了来自朋友们的点赞。

  回忆起在中央社院1个月的学习,万李娜感慨地说,“执政党如此重视学习,作为参政党,要有与执政能力相匹配的参政能力,同样要有学习的紧迫感,这一点,我们在中央社院的培训中得到了提升。”

  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和培训班,是中央社院常设的主体班次之一。事实上,作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中央社院已形成了以培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为主体,覆盖统一战线各个领域,分级分类的统一战线培训格局。

  中央社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主任李道湘告诉本报记者,中央社院的培训班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班次,包括为期1个月的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和3个月的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自1998年起连续举办,每年春秋季各举办一期,迄今两个班已分别举办36期,学员主要包括民主党派的专职干部和在政府、司法系统、高校科研机构任职的非中共实职干部等;另一类是各类委托性培训,主要培训对象是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统战单位,也包括国务院参事室、国资委等中央一些部门人员的培训,从一年来看,各类班次大约120期,培训规模大约在6000多人次。截至2016年9月,中央社院共举办各类班次1500多期,培训学员8万多人次。同时,中央社院与中华文化学院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中华文化学院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声音,迄今培训海外学员6000多人次。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进入中央社院学习?

  据中央社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央社院有别于一般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不会参与高考的录取,参加培训的,都是不同时期全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及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其中很多学员都是所在领域的业界翘楚和领军人物。

  今年3月,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陈丹青、小米科技副总裁陈彤、百度副总裁朱光等网络“大V”,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加了由中央统战部主办的“新社会阶层人士理论研究班”,并且享受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授课的待遇,这是中央统战部第一次将新媒体从业人员成规模地纳入培养体系。“带一个笔记本去报到,带回家满满的笔记。”这是卢卫回忆在中央社院“闭关修炼”的日子时的感受。

  学员是业界翘楚,老师自然也是实力不俗。

  据介绍,在师资方面,中央社院的办法是专兼结合,在招聘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加强培养专职教师的同时,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和中央国家机关等党政部门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的领导担任兼职教授,来自院外的专家也常来授课或是做报告。

  比如今年秋季的进修班和培训班,就邀请了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来解读“十三五”规划,还邀请了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讲中国共产党党史、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北京大学教授孙熙国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以及来自政府部门的官员讲授关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教育课程等等。

  从培训内容来看,中央社院的培训是政治培训,而政治培训的核心是共识教育。共识教育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此外,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社会的热点时事等都在教学内容之中,尤具特色的是,从今年秋季开始的进修班,引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中央社院有关负责人说,此次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是,以“大统战”“大文化”的理念谋篇布局,以“五史合一”为引领,以“五位一体”为主线,启动模块化教学模式。“五史合一”是模块化教学中的亮点,它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民主党派史”“中共党史”“中国政党制度史”融为一体作为必修课。授课以史为证、以史为例,内容相互贯通,观点相互印证,先讲清三千年来影响中国的几大思想流派以及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根性;然后再讲清1840年来的民族危机与各种政治思想探索;然后再讲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突出强调“历史选择了党、人民选择了党”的历史合法性,深刻阐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大共识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央社院的教学改革,也赢得了学员的好评。

  第36期进修班学员、民革北京市东城区区委会主委姚卫海说:“鉴古知今,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民主党派史、中共党史,放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去研究讲述,使学员更深刻地领会到,近代以来,为了团结御侮、救亡图存,为了民族复兴、奋发图强,经过百年艰辛探索,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也最终选择了跟共产党走。”

  “大统战”“大文化”双重视角

  首家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面世

  “统战条例如何贯彻及参政党建设理论如何实践”“如何破解‘协商民主’中的相关难题?”……9月27日上午,9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中央社院领导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对话。与会者直面问题,坦诚建言。他们参加的,是一场名为“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的座谈会。

  在两个月前的7月20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正式启动。从此,统一战线高端智库成为中央社院的一个全新身份。

  名为统一战线高端智库,其特色之一就在于统战理论政策和对策研究。

  中央社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高端智库将在“大统战”和“大文化”的双重视角下,围绕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华文明继承与创新问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等十大重点方向,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为中央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建议参考,为凝聚党内外、体制内外、海内外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共识提供学术支持,为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探索新的路径与方案。

  关于这一点,看看智库第一批立项的课题就知道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机制创新研究、参政党思想共识研究、发展非公经济与社会流动性研究、社会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新媒体精英阶层研究、生态文明问题研究……课题非常宏大,领域极其广泛,立意又相当深远。其中,第一个课题“社会流动性与非公经济发展研究”已经完成报告,并得到了来自中央的肯定。

  第二个特色是,社院智库可以借助的研究力量,既有统战系统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中的研究力量,也有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既有民间团体、社会研究力量,也有港澳台海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这样一个纯开放的研究平台、多元化的研究结构,确实可以为凝聚共识、资政建言提供大思路,发挥大作用。”中央社院有关负责人这样评价说。

  不仅如此,中央社院高端智库还有一个和一般性社会智库的区别,就是其为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协商职能提供了新的协作研究平台,因为社院智库将专门建立与民主党派研究资源相对接的工作机制。

  “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可以充分调动起各民主党派精英在‘大统战’视角下展开综合问题研究。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过程本身就体现着浓郁的民主协商色彩,实质上形成了民主党派通过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表达参政议政诉求的新方式。”这位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叶晓楠)

【编辑:高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