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中亚行力推产能合作行稳致远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自11月2日起出访亚欧四国并参加系列国际会议。在此次访问的前两站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成为一大亮点。
专家认为,以产能领域合作为引领,中国与吉、哈等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并逐渐树立起该地区相关合作范本,各方应继续坚持平等互利,令这一合作行稳致远。
访吉前夕,李克强在吉尔吉斯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吉两国经济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年来,双方加快发展战略对接,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各领域务实合作,产能合作也取得新进展。
数据显示,2015年中吉双边贸易额超过43亿美元,比建交之初增长近百倍。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苏畅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两国今年在各方面合作均有所进展,今年1至8月中吉贸易额同比增长70%,1至6月中国对吉投资同比增长6.1倍,产能合作也稳步推进。目前,中国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资源国。
除对吉尔吉斯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外,李克强出访的另一重头戏是出席在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去年在中国郑州举行的上合组织总理会上,李克强便提出将该组织搭建成产能合作平台。
翻看上合组织过去一年的务实成果,产能合作的确不容忽视。苏畅指出,尤其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已走在前列,为上合组织产能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有助于破解该地区国家产业发展转型难题。目前,中哈产能合作已初步达成51个早期收获项目,合同总金额达268亿美元,涉及化工、汽车、冶金、农业等多个领域。
李克强访哈前夕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亦将产能合作称作“中哈合作中的一大亮点和重要增长点”。他表示,在两国政府、企业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签署了产能与投资合作政府间框架协议,建立起部门间工作机制,设立了产能合作基金,还在探索涵盖投资、生产、销售、服务的一条龙产能合作模式。
事实上,哈萨克斯坦堪称中国产能合作的“桥头堡”。早在2014年12月李克强访哈期间,中哈两国已就开展产能合作达成共识,签署了价值140亿美元的合作文件,并就180亿美元的“中哈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初步共识。
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向中新社记者透露,上述合作协议包括冶金矿产、能源资源、机械制造、建材化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两国产能合作联合工作组自今年1月起几乎每月举行会晤,交换投资项目信息,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中国引领的国际产能合作在中亚地区获得积极响应,如何让这一合作长久保持?李克强在比什凯克就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提出倡议称,要把产能合作打造成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支柱,形成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造福相关国家人民。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徐佳宾认为,中国与中亚东欧国家进行产能合作应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合作提升彼此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相关国家的发展能力。“在双边或多边合作中,让合作方收获丰硕的成果,让当地老百姓感觉到中国是他们的好邻居、好伙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