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
新华社南京12月3日电(记者许可、蒋芳)“亲爱的父亲,您离开我们已经79年了,我特别想念您。”3日上午,位于江苏南京城西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老人一边怀念着亲人,一边将哭墙上父亲余必福的名字指给记者看。
在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纪念馆于3日起举行一系列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遗属们通过在死难者名单墙前献花、上香、跪拜和诵读祭文等形式,悼念遇难亲人。
现年89岁的余昌祥告诉记者,他的父亲余必福当年住在南京中华门外西街,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遗体至今都没有找到。
“南京大屠杀虽然已经过去79年了,但我会把当年国家遭受侵略的历史告诉我的后代,让他们牢记历史,谋求和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余昌祥说。
87岁的夏淑琴老人也是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她和她的儿媳、外孙女以及重孙子一起,来祭奠在当年那场浩劫中死去的亲人。1937年,她的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等七位亲人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枪口下,8岁的她和4岁的大妹妹夏淑芸幸免于难。
“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日本仍旧不肯承认南京大屠杀?”夏淑琴老人噙泪说道,只要还活着,她就要将这段亲身经历讲述给每个中国人听,让年青一代铭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和平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播撒。
参加此次家祭活动的南京怡馨花园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王之玥说,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沉痛悼念遇难同胞之时,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构建和平美好世界的重任。
2014年2月,中国通过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同年12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祭告活动,意在唤醒正渐渐消逝的幸存者们的记忆,让个人证言能以家庭为单位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