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将晤默克尔 中德经贸续写“天作之合”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李晓喻)“我站的这个位置相当于‘裁判员’。咱们一起合影,我不‘选边站队’!两支球队在球场上可能是竞争对手,但在球场外,大家都是朋友。”几天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和赠送他球衣的两位德国企业家共同合影时如是说,引来现场一片笑声。
几天后,李克强将飞赴德国,与“老朋友”默克尔进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为中德经贸合作带去新的利好。
中德建交至今已45年。一个是市场前景广阔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发达国家,这对互补性强的搭档在过去几十年间演绎出一段“天作之合”。
贸易方面,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德国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年中德双边贸易总额约1600亿美元,占同期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30%。德国对华出口相当于对韩国、日本、印度出口之和的1.6倍。
两国的投资合作也可圈可点。德国是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累计超过600亿欧元。中国则连续三年稳居德国投资项目最多的国家。
对中国近年来在经贸领域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倡议,德国也大多持积极态度。德国是首批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也是率先对“一带一路”建设表示欢迎的欧洲国家。
“中德经贸关系已成为引领中欧经贸合作的‘领头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表示,如今中德经贸关系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要紧密,“是少有的合作关系。”
45岁,是从“不惑”走向“知天命”的关键;2017年,对中德两国来说也都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使中德经贸合作今后迈向更高水平,需妥善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障碍,廓清萦绕在两国之间的些许“迷思”。
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实力提升,中德两国在光伏、钢铁等领域的贸易摩擦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在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升温背景下,“中国‘买空’德国”“中国盗走德国工作”“中德经贸合作是条只有中国受益的‘单行道’”等论调在德国也时有传出。
此外,对中国经济前景如何,能否提供足够投资机遇和回报,以及中国会否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德国企业也有种种担忧。
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德既要寻找合作“新蓝海”,也要给彼此开出“定心丸”。
白明表示,两国应积极开拓高科技、产能合作等新合作领域,将中国的成本优势与德国的技术优势更好结合,联手开发第三方市场。双方应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商机,做大合作蛋糕。
崔洪建认为,中德两国应共同努力推动双边贸易稳定增长,克服保护主义,“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中国应进一步释放坚定不移推进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清晰信号,以减少德国企业的顾虑;作为欧盟最具影响力的成员国之一,德国不应对来自中国的投资采取防御性做法,而应更加开放,为其他成员国提供示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加布里尔会见时,李克强已明确表示,期待通过此访共同发出中德、中欧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发展繁荣的强烈信号。加布里尔说,德中关系“值得倍加珍惜”,希望在各个领域都把德中关系提升到新的台阶,共同证明“自由贸易比保护主义拥有更大的力量”。
有理由期待,秉持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中德这对“黄金搭档”将走向下一个成果丰硕的45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