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欧领导人会晤将加速双方关系驶入互利合作“双行道”

2017年05月28日 15: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张蔚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赴布鲁塞尔举行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这将是中欧领导人的又一次重要高级别接触。有学者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际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会晤有助于带动中欧关系加快驶入互利合作的“双行道”,共同发出维护多边体系、反对保护主义的信号。

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比利时王国首相夏尔·米歇尔邀请并经中欧双方商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5月30日至6月2日正式访问德国并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赴布鲁塞尔举行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对比利时进行正式访问。<a target='_blank' href='//m.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记者 张九玲 作
李克强将于5月30日至6月2日正式访问德国并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赴布鲁塞尔举行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对比利时进行正式访问。中新社记者 张九玲 作

  中国—欧盟领导人年度会晤是最高级别的中欧政治对话机制,中国前驻比利时大使张援远表示,年度会晤已举行18次,这本身就是双方关系稳定发展的表现。中方不仅重视欧盟大国,也重视与中小国家发展关系,这反映出对欧外交多元化特点,双方可合力以中欧关系的稳定性来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

  目前,欧洲经济虽然复苏但并未完全走出困境,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副主任周弘认为,至少从三方面讲,欧盟市场都“不可替代”:从自身实力看,欧盟以全球6%的人口创造了全球逾20%的GDP,尤其在应对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问题方面,比其他任何地区都有治理经验;从战略上看,中欧无直接战略冲突,有发展更紧密伙伴关系的条件;从现实讲,中国正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倡议另一端连接欧洲,多位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凸显中欧的互相需求。

  “中欧关系不是单行线或者私家小路,此次会晤将有助带动双方关系在各方面加快驶入互利合作的‘双行道’。”周弘说。

  日程显示,除了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李克强还将同欧方领导人共同出席中欧工商峰会、创新合作对话、中欧“旅游年”和“蓝色年”标识揭牌,与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协议签署人员互动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专家认为,上述活动有望释放中欧共同维护多边体系的积极信号,议题可能包括双方重申支持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在美国对气候变化态度仍未明朗的情况下,世界更需要中欧加强合作,这既是机遇,也是各自利益所在。

  外界注意到,中方正就《巴黎协定》实施涉及的透明度、全球盘点等问题准备“中国方案”,希望找到照顾各方舒适度的“着陆点”和“最大公约数”。周弘认为,中欧可以就应对气候变化互学互鉴。

  中欧还有望释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信号。周弘说,双方支持全球化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会晤不仅可以重申战略方向,也应该会达成一些成果。

  当然,中欧经贸关系也有一些摩擦。长期以来,欧盟希望对等开放,一些人抱怨欧洲企业在华获得有限市场准入,中方开放步伐不够快。但周弘认为,在这些问题上中欧都要有清醒认识,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有些领域依然相当不发达,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具体分歧上,中欧要互谅互让互理解,不能炒作或随意诉诸保护主义措施。”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欧盟未能如期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根据该条款,世贸组织成员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应于去年12月11日终止,但欧盟未采取行动,显示其现阶段不愿放弃这一保护手段,这背离自由贸易精神。

  周弘称,从法律角度讲,这个问题早该解决,但欧盟内部存在分歧,出于选举等原因,也面临一定政治压力。她认为,这一问题可按法律程序处理,不应影响中欧合作大局。

  另一个受关注领域是已持续3年多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自中美形成百日贸易计划后,欧洲一些机构相继表态,希望今年谈判有所推进。虽然谈判正在推进,但专家认为现阶段可能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张援远说,对欧谈判涉及很多国家,一个现实因素是,只要一个国家就某个问题表示不满,就可劫持整个谈判程序,加大谈判难度。

  周弘分析,谈判难取得重大突破的主因是欧洲政治形势不明朗,特别是德国经济政策要到9月大选后才能确定,这带来不确定性。未来的谈判将不仅取决于具体方法,也取决于时机。(完)

【编辑:陈海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