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推动中国互联网法治进程十大事件在京揭晓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于立霄)“2017年推动中国互联网法治进程十大事件”评选结果28日在北京揭晓,全国首例电商平台打假案、全国组织刷单入刑第一案、全国首例黄牛抢购软件案等入选。
2017年3月,淘宝网以“违背不得售假约定、侵犯平台商誉”为由,将出售假冒玛氏皇家猫粮的姚某告上法庭。7月,上海市奉贤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为姚某的售假行为对淘宝网商誉造成了损害,要求其向淘宝网赔偿12万元。该案系全国首例公开宣判的电商平台起诉售假网店案。
该案于今年1月入选人民法院报评选的“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2月入选最高法与中央电视台联合评选的“2017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
专家学者对此次评选结果进行现场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该案判决弘扬了互联网契约精神,释放了法院鼓励电商平台源头治理假货的司法信号,值得点赞。”
2017年在全国两会期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致信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公开点赞“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
过去一年,无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行政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消费者,都在呼吁和关注对制售假者加重刑罚、提高制假售假成本。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说:“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在此基础上,今年要进一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打假,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动力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军工表示,假货这颗毒瘤的危害不亚于毒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打一场治理假货的人民战争势在必行。他建议,对假货问题采取从严治理的策略,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假货线索举报制度,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数据共享,让制售假者难以立足于社会。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表示,打假要形成合力,多方参与,立体打假。行政部门、司法机关、社会机构、商业平台、消费者各方都要参与其中,只有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假货问题。
另外七起推动中国互联网法治进程的大事件分别是:最高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首次发布;全国双打办发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两高侵害个人信息刑事司法解释出台,并发布典型案例;全国“组织刷单入刑”第一案;“e租宝”案终审:10人构成集资诈骗罪,两人被判无期;《此间的少年》、《鬼吹灯》和《摸金校尉》:同人作品的法律地位;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
此次评选是由法制日报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发起的。十大事件是从过去一年对互联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十五个事件中,经过网络投票选出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