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登月计划正在研究中 年底将发射嫦娥五号
图为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中国国家航天局供图
“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年底实施
届时将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嫦娥六七八号规划中;正论证建月球科研基地
今年年底,嫦娥五号工程将实施,届时,我国将全面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期任务,未来中国探月工程还有哪些规划?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昨天介绍,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已经在规划中。
去年12月8日成功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目前已经取得圆满成功。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完成互拍,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
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继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后实施的第五次月球探测任务。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未来的月球和深空探测计划,已经制定到2030年前后,但载人登月正在研究当中,尚未进入决策阶段。
嫦娥五号年底发射,六七八号正规划
以嫦娥四号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全面拉开序幕,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将于今年年底实施。到那时,我国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目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吴艳华首次公开披露,国家航天局正组织国内专家论证探月工程后续规划,基本明确还有三次任务。
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具体在月背还是正面,要根据嫦娥五号的采样情况确定。嫦娥七号计划着陆月球南极,进行一次对月球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综合探测。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外,还要进行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
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当前都在论证,是否在月球建立一个科研基地或科研站,例如采用3D打印技术,利用月壤建房子等。“我们要通过嫦娥八号验证部分技术,为各国共同构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吴艳华说。
此外,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国平此前曾介绍,我国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探测和行星系探测。
嫦娥四号将开展三项探测任务
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落月,实现两器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月面行走,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月背影像图,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嫦娥四号工程开始转入科学探索阶段,未来主要有三大类科学探索任务。
首先是关于着陆区的地形地貌研究。过去,各国都是通过遥感技术在一百公里甚至几百公里轨道上,探测月背大概的地形地貌,嫦娥四号将“身临其境”近距离探测。同时,通过玉兔二号的月球行走,我们将获得月背第一张地质剖面图,探测深度达一百米至两百米,为研究月背地质及月球年龄提供一手信息。
第二类探测任务是关于月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耀斑的爆发对月球空间的影响等。第三类探测任务主要是研究月球的物质成分,多台科学载荷将对月背物质成分进行初步探测。
“这些成果对于人类来说都是第一次,相信会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的影响。”吴伟仁说。
【揭秘】
嫦娥四号花费约等于一公里地铁造价
嫦娥四号工程花了多少钱?
据悉,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嫦娥三号的备份产品,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国家航天局带领国际国内科学家重新论证规划月背探测的任务。“我们经过论证,按照月球背面探测的新目标实施这次任务,花的钱不多。形象地说,可能跟我们修一公里的地铁差不多。”吴艳华说。
吴艳华表示,中国政府对航天的投入,特别是探月和深空的投入,是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的,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理应为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社会做出大国贡献。
释疑1
玉兔二号将走什么路线?
1月3日晚间,嫦娥四号巡视器(即月球车)玉兔二号与着陆器分离,驶上月球表面。其间,经过了6天左右的“午休”,关闭了大部分仪器。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都有着“智能”的大脑。着陆的过程中,嫦娥四号曾在一百米高处悬停,判断地面情况,自主精确避障。嫦娥四号总设计师孙泽洲揭秘,它大概朝西南方向避障了8米,落在几个大坑中间。
降落之后,玉兔二号未来要走什么方向?
吴伟仁介绍,探测器降落在一个有坡度的地方,周围有四个撞击坑,在偏东、北、南方向。所以现在玉兔二号准备先往南,再往西,再往北方走,在这个方向上开展巡视探测。总的来说,未来玉兔二号的行走方向是以西北方向为主,着陆器则在原地探测。
“玉兔是要动的,动得越多越好。”吴艳华说。目前着陆器和玉兔二号都在“月眠”,从12日起的14天后进入月昼,才开始“唤醒”。
释疑2
探月为何对月球南极情有独钟?
根据目前规划,嫦娥六号、七号都将对月球南极进行探测。世界其他国家也瞄准月球南极或北极,规划未来的长期探月任务。
吴伟仁解释,对南极“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这里光照时间最长。初步推算,在月球南极可能有超过180天左右的连续光照,这样就提供了长期从事科研研究的基础环境。
由于拥有连续光照,中国未来或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基地。吴艳华说,我国目前还在论证月球科研基地,尚无具体方案。如果未来各国有更多的月球探索和开发任务,应该要有一个支撑常规探索的基础设施。
释疑3
嫦娥四号国际载荷数据是否开放?
嫦娥四号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其13台载荷(科学仪器或设备)中,4台是与德国、瑞典、荷兰、沙特合作的。
李国平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愿意同各国航天机构、科研院所及空间探测爱好者分享获取的科学数据。
中国的空间站正在建设,预计2022年前后建成。在中国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中,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欧空局等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合作。
李国平表示,中国希望在空间站设备研制、空间应用等方面继续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中国邀请各国积极参与利用中国的空间站。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