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建言者签名何需“十”教授?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国内新闻
    熊培云:建言者签名何需“十”教授?
2009年01月13日 08:09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有分量的文字,其价值不在于有多少人公开签名,而在于它是否经得同代人的推敲与历史的检验。如果你对自己的主张既坚定又自信,独自签名又如何?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十教授日前联名提出了“反周期财政政策”的建议。建议认为,扩大消费需求,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民众发钱,因此建议给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万元以下的家庭,每人发放1000元的消费补贴。(1月11日《证劵日报》)

  又见“十教授”。记得在去年年底,在中央启动扩大内需政策后,曾有刘纪鹏等“十教授”联名发表公开信,建议扩大内需把提振股市作为切入点;燃油税改方案提出之后,汪丁丁等“十教授”联名向温总理写信,认为该方案所提出的燃油税税率过低,建议从节能减排的高度出发,大幅上调燃油税税率,每升3-4元最合适。而早在前两年,有“十博士”联名呼吁抵制圣诞老人。尽管后者与上述专家学者关心的事情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签名者都团结在“十”字周围,却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必须承认,知识分子走出书斋,就公共事务公开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是日益开放的中国社会的一个大进步,其意义亦无需赘述。在此,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建言者偏偏都是“十教授”?

  首先,它与“十”的观念有关。众所周知,在许多中国人眼里,“十”代表着繁多、圆满与极致。比如“十分漂亮”、“十里挑一”、“十分舒服”等。同样,“十”还能给人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感,比如“十年磨一剑”、“十年寒窗”、“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等等。

  “十”代表着一种集体力量,许多人在联合建言时通常都会凑成10个———好歹是两位数,突破了某种临界,是对9的超越。当签名者都习惯凑足10个表达意见,它就变成了一种约定,让后来的签名者争相效仿。就好像打麻将,大家都是四人一桌,你偏要三个人打,有人就会说你们打得不规矩、不正式、缺牌友。套用《大腕》里的那句著名台词,“签名没凑足十个,你都不好意思给不签名的人打招呼。”

  其次是出于传播效果考虑。有人说,“十教授”便于“炒作”,当然。准确说是便于引起政府与公众关注。显然,从议程设置和传播效果来说,十人签名所具有的完整性与力量感更有利于传播。

  抛开具体观点不说,还应该看到的是,在从没有人签名的时候,“十教授”突然出来会给人石破天惊的印象,然而“十教授”出现得多了,其传播效果就会打折。好事者会吹毛求疵地问,“十教授”是不是一种形式主义?为什么不是9个,或者11个?如果拟定集体意见之初是11人,临公开时就一定要淘汰其中一个吗?同样,在人数不够时,发起者会不会找三两熟人助威,签其身份而非签其观点?

  其实,有分量的文字,其价值不在于有多少人公开签名,而在于它是否经得同代人的推敲与历史的检验。如果你对自己的主张既坚定又自信,独自签名又如何?说到这里,许多读者一定想起了一个人。是的,就是他———为德雷弗斯翻案的左拉先生。

  □熊培云(北京 学者)

【编辑:魏恒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闆风珶鎶骞冲彴 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闆风數绔炰笅杞藉畼缃 瑙傜偣銆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