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国内新闻 |
隆冬时节,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装演练在南海深处进行,多艘新型驱逐舰、护卫舰和登陆舰携手出动。
“此次出海舰艇,装备有没有问题?”面对上级询问,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监测站孙晓宏站长底气十足地回答:“我们刚刚对出海舰艇装备的磨损、振动、温度和腐蚀等技术状况进行了仔细分析测试,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果然,所有参训舰艇装备在整个演练过程中性能良好,没有发生任何技术故障。
2005年4月,该监测站落实新编制调整为新型装备技术保障单位。此时,恰逢多艘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入编辖区部队。这些新型舰艇科技含量高,装备保障是否有力,直接关系着舰艇部队的战斗力。然而,当时监测站技术人员来自多个单位,大多是“半路出家”,专业技能参差不齐。
新“患者”呼唤“新型医生”。他们从造就合格的舰艇“保健医生”入手,大抓人才队伍建设。特招入伍的地方大学生黄志毅2006年7月毕业分配到监测站计量站,短短一年时间里,他先后两次外出学习:上半年到某空军飞行学院学习计量检测,下半年到某海军航空学院接受计量专业培训。前不久,他利用外出取到的“真经”,对某新型导弹驱逐舰装备进行计量监测,采集数据3000多组,提出维护修理建议35条,为故障装备的“康复”提供了有力依据。
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去年8月,某登陆舰支队一艘新型船坞登陆舰列装。战舰靠停军港的第二天,该监测站的技术人员就对舰艇装备实施质量监测,采集相关参数,了解和掌握舰艇装备技术状况,为该舰日后装备维修保养建立起详细的“电子档案”。
该监测站政治协理员关献民告诉记者:“从坐在家里等着被保障单位‘找上门’,到主动去军港码头将装备技术保障‘送到家’,是我们适应新使命任务、实现装备保障转型带来的新变化。”
变化来自挑战。那年,一次重大联合演习在即,某新型导弹驱逐舰在冲锋号角吹响的前一天,辅机突然出现故障。该故障部位异常征兆早在半个多月前就有了,舰上官兵错误地认为小故障不会影响正常使用,结果“小病不治酿成大病”。事后,一位资深技术人员感慨地说:“要是早些时候对该舰进行质量监测,故障完全可以避免。”
此事给监测站党委“一班人”敲响了警钟:过去那种忽视装备深层次管理和等装备坏了再维修的经验型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形势要求。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舰艇装备技术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和故障隐患及时予以解决,该监测站大胆打破过去“坐等进门”的陈旧保障模式。每当新舰艇一入列,他们便携带油料光谱分析仪等数十种先进监测设备,认真对舰艇装备故障和隐患进行“号脉开方”,力争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官兵们亲切地称之为舰艇装备的“流动门诊部”。
给武器安上“火眼金睛”
今年1月上旬,南海某海域,一场实弹演习拉开帷幕。“发射导弹!”指挥员一声令下,某新型驱逐舰发射的某新型舰舰导弹命中目标。
“导弹能准确命中目标,得益于监测站研制的微伏信号检测设备。”庆功会上,该舰指挥员频频向监测站技术人员道谢。未来海战场上,导弹是最重要的进攻利器,而导弹命中目标,关键靠信号引导。某新型舰对舰导弹装备舰艇部队后,由于装备保障中缺少准确的信号检测设备,一度成为该型导弹技术保障的“拦路虎”。
为了让新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在一没经验、二少技术、三缺器材的情况下,该站迎难而上,成功研制出海军第一台“某新型鱼雷微弱信号检测设备”。这一创新成果让我海军微弱信号检测能力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如今,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导弹、鱼雷等制导武器检测上。这些武器安装上“火眼金睛”后,能敏锐接收各种目标回波,及时修正航向,准确实现“有效摧毁”。(胡志亮 古领华 李根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