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国内新闻 |
舆论和公众对今年两会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官员和代表委员讲的话越来越通俗、越来越口语化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口语化,其中,“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让公众会心一笑的语言举不胜举。政协主席贾庆林作政协工作报告时,“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的大白话让听众感觉很亲切。还有新闻发言人李肇星和赵启正幽默诙谐的表达,许多代表委员的小组讨论发言,用的几乎全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白话”。
敏锐的香港媒体为此赞叹“‘不折腾’引领白话新风,全国政坛发起‘白话运动’”。去年胡锦涛主席一句大白话“不折腾”曾难倒无数外媒记者,估计两会这些大白话又让许多外媒为准确翻译而绞尽脑汁了,“顶得上去”怎么翻译呢?
官员们越来越多地用大白话发言,官话套话越来越少,这不仅是中国政坛在政治语言上的一次简单变化,它反映着深层的政治进步:即中国政治的民主氛围日益强化,官员们越来越尊重公众的民主权利,习惯于用与民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语态讲话。
比如温总理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提出一个要求,让普通群众能够“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遣词造句时就预设着对民众倾听的尊重。所以,那些让公众耳熟能详的大白话,源于官员的一种政治对话意识,有平等的政治对话,才有通俗的政治白话。吴邦国委员长也对全国人大工作报告起草班子表示,自己就喜欢讲“大白话”。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任职地方时曾严厉批评某些官员的“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
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也曾批评中国官员不大懂得与外国人交流,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充满套话、废话和空话的无效交流上,一上台就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来到美丽的巴黎,巴黎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什么不会说话,不会说百姓听得懂的白话,而是官话套话连篇呢?关键不在缺乏语言技巧,而是在骨子里没有俯下身来与公众平等对话的意识,没有把公众当做平等交流的对象,而是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以官话套话显示一种向下训话的权力身份。
只有内心里尊重民主,把民众当做主人,才会俯下身来与民对话,用百姓喜欢听、能听懂的大白话来与民沟通。发达国家的政治家一般都有着很强的交流能力和语言技巧,这是他们在民主政治体制下与公众的日常对话中“修炼”成的本领。主权在民的体制下,一个以政治为业的人只有善于推销自己,善于使公众听懂自己的观点,才能赢得他们的认同并获得支持。所以,“能说公众听得懂的大白话”是一个官员走上政坛的基本素质,越会交流、越能对话就越能比政敌和对手获得一种政治优势。
讲官话者眼中是没有听众之地位的,官话套话讲着本就不是让人听懂、让人爱听,而是代表着一种训话者对被训者的支配性身份,不管我讲什么、怎么讲,你必须听、必须鼓掌、必须认同。如此,没有政治对话,必然只有官话套话,而没有政治白话。
从“不折腾”到“用得舒心”再到“顶得上去”,这场让人耳目一新的政坛白话运动,反映着政治对话的民主新风。(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