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拟建平台曝光不文明市民 专家称可操作性不强——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国内新闻
    昆明拟建平台曝光不文明市民 专家称可操作性不强
2009年04月16日 09:30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闻背景昆明城管拟定期曝光不文明市民(图)

  “昆明市1990年就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转眼已过去18个年头。18年来,全国已先后有100多个城市被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市,昆明至今仍在艰难前行”。

  3月25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的一场新闻通报会上,昆明市创建办主任王有祥的预期很不乐观。

  2009年,是昆明创卫的冲刺攻坚年,但截至目前,还有多项指标未达标。

  为此,昆明即将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并从4月1日起,向7大陋习开出罚单。同时,为了对付不文明行为,一些更为严厉的措施也将随后出台,包括曝光一些不文明行为,甚至准备建立平台曝光不文明市民。这些举措也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

  “十不公约”是重温小学生行为规范

  十多年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未曾实现,昆明这次确实是下了很大决心,作了大动作。先是建立“十不公约”,约束不文明行为。“十不公约”包括“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倒污水;爱护环境,不损坏公物,不乱贴乱画;保护生态,不踩踏草坪,不乱丢垃圾杂物;遵纪守法,不插队抢座,不违反交通规则;文明礼貌,不说脏话粗话,不大声喧哗嬉闹”等。并对“七条陋习”,如乱丢垃圾杂物、乱倒污水、随地吐痰、乱贴乱画、踩踏草坪、在公交车上抢上抢下、横穿城市道路和翻越交通隔离栏等行为罚款五十元。

  4月1日开始实施“十不公约”,对“七条陋习”实施处罚之后,一度引起热议。“罚款真的能罚出文明来吗?”、“提高文明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文件有了,还要有行动,更要有决心”、“做到‘十不’难道就是文明社会了吗?”很多市民向《法制日报》记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位教授向记者表示,“十不公约”的提出,其实就是在重温小学生行为规范,二十多年前的小学生,都能对“十不公约”中的条款倒背如流。他认为,只要稍微读过几年书的,不用多高的学问,都知道哪些不该做、不能做。他认为,很多陋习之所以存在,并不能全怪市民素质差,而还要考虑我们的市政设施、交通道路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充满人性化。他举例,如果公厕分布合理,市民随时都可以找得到公厕,那么,绝不会有人放弃公厕而随地大小便,但昆明现实的情况是,市民经常走几里路找不到公厕;如果交通隔离栏设计再高一些,比如1.5米,那么,将很少有人去翻越了。他认为,建立一个文明社会,不仅仅考验市民是否遵守“十不公约”,还考验政府职能部门硬件设施的设计规划水平和能力。与其使用数千人到处跟踪市民,看市民是否乱扔垃圾和随地大小便,不如多摆放一些垃圾桶,多建一些厕所,更加人性化地来进行管理,而不是“罚”为上策!

  建立曝光平台操作性不强

  4月10日,昆明市城管局副局长邓卫东作客云南网,他表示,纠正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是一项长期工作,现在才刚刚开始,现在已经在研究考虑以政府为主导的更大力的宣传,同时可能启动一些有奖举报机制,呼吁市民真实记录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进行曝光,以此来发动市民相互监督,吸引更多市民加入对文明的关注。

  据当地一些媒体介绍,昆明城管下一步可能要建立一个曝光平台,将有不文明行为的市民记录在案,屡教不改的定期曝光,同时根据档案分析不文明行为的主流群体是哪些。

  这个消息让一些市民鼓掌叫好,认为曝光不文明行为、曝光不文明市民完全有必要,通过曝光形成威慑,使不文明行为无处可逃。

  不过,也有人对曝光平台的可操作性提出质疑。云南民族大学一位教授表示,既然是曝光平台,那肯定是要面向公众的。那么,曝光平台到底选择什么作为载体?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还是其他?如果在电视上曝光,成本太高,报纸和广播受众有限,互联网则无法普及到老人和农村务工人员这一群体。这样是否有作用、能起到多少作用?根据档案分析不文明行为的主流群体,再从中划出某一特定人群,例如,很多不文明行为的行为人多是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的群众,单独划出这样一个群体,是否会人为给这个群体造成一种歧视?会给这一群体的群众更大的压力?文明的社会,即便是对于犯过错误的刑满释放人员,甚至艾滋病患者等特殊群体都公平对待,不容歧视,现在如果公开划分出一个“不文明群体”,到底是文明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昆明星联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则表示,如果建立曝光平台曝光所谓的“不文明市民”,也许还会导致更多的名誉权、隐私权的纠纷。他说:“要曝光‘不文明市民’,必然要曝光真名,甚至还有工作单位;那么,因为这一曝光,可能会对‘不文明市民’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无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他举例,一个市民可能有点小毛病,不太讲究卫生或者是凑巧犯了几次“陋习”,结果名字就被公之于众,在他自己周边的圈子里甚至会被放大,别人背后都会指着他说“这个人真不文明”、“这个人真不卫生”等;而如果曝光他的单位或者地址,除了对其工作生活会产生负面影响之外,信息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中,到时候可能会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出现。他表示,即便是犯罪分子,也拥有名誉权和隐私权,何况只是“不文明市民”!(储皖中施怀基)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Baidu
map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