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海军活动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阅兵区域封港——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国内新闻
    多国海军活动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阅兵区域封港
2009年04月19日 03: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19日电 中国海军将于4月20日至23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及其附近海域举行多国海军活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目前,活动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和谐海洋”,旨在加强海上安全合作,共创和谐海洋环境。

  北海舰队作战指挥大厅一名参谋人员18日称,“各项准备工作迄今进展顺利,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向世界展示一次高水平的海上阅兵。”

  18日18时35分,墨西哥海军“夸乌特莫克”号风帆训练舰驶入青岛大港二号码头。这是参加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到访的第一艘外国海军舰艇。 在接下来的2天内,其他国家的军舰将陆续抵达。

  从18日下午开始,参加多国海军活动的各国海军代表团也将陆续抵达青岛。

  有报道称,作为此次多国舰艇海上检阅活动主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已做好充分准备,停泊在指定位置,随时准备执行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任务。

  29国代表团和21艘外军舰艇将参加在华海军活动

  据报道,届时,包括俄罗斯海军总司令、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等在内的5大洲29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和14个国家的21艘各型舰艇将来华参加多国海军活动。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透露,活动期间,将举行多国海军高层研讨、多国舰艇海上阅兵式、舰艇专业交流、文化体育交流和海上舢板比赛等多项活动。

  中国希望并相信,这将有利于增进各国海军官兵的了解、互信和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海上阅兵区域18日起实施封港

  4月23日,中国海军将举行多国舰艇海上阅兵式。

  据报道,此次海上阅兵的区域,也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3届残奥会举行帆船比赛的海区。

  这次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也是按奥运安保的标准进行,部分区域在安保方面将高出“奥运标准”。封港期间,海军特种部队和海警巡逻队将负责港区内的安保。

  此外,为了这次阅兵安保,有关部门还从山东日照市抽调了警力,日照港公安局作为港口公安协同作战单位之一将参加该此次活动的安保工作。

  海上阅兵有两大看点

  中国著名军事专家尹卓日前解读了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式的两大看点。

  尹卓说,就这次来说第一个可看的当然是海上阅兵式。海上阅兵式时,速度可能比较快就过去了;等到分列式的时候,可能看得比较清楚,分列式的时候主要的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都依次从领导人面前通过,媒体有很多机会去拍很清晰的画面。

  尹卓说核潜艇将成为中国海上阅兵式一大亮点,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也将现身海上阅兵式。

  尹卓说,第二个看点就是,这次邀请国外海军领导人搞的高层论坛。不是所有海军纪念日都搞高层论坛的,有的可能是只是邀请国外的舰艇来,只是表达一下祝贺。而这次是邀请很多国外海军的高层指挥官,还有周边国家的海军参谋长(相当于海军司令)来,他们对海上地区包括东亚的海上环境,包括海上共同关心的反海盗、反毒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论题可以进行研讨。另外在海军长远发展上,互相之间会有一个很好的交流。

  新中国历史上三次海上阅兵式

  ●1957年青岛基地新中国第一次海军大检阅。

  1957年8月4日,周总理受毛主席委托,检阅了北海舰队前身青岛基地官兵。在海上阅兵中担当主角的是第一驱逐舰大队的“四大金刚”——“鞍山 ”号(舷号101)、“抚顺”号(舷号102)、“长春”号(舷号103)和“太原”号(舷号104)。当时,这四艘驱逐舰是人民海军吨位最大、战斗力最强的主力舰只。

  ●1995年黄海联合演习成中国海上力量转型的里程碑。

  1995年10月19日,人民海军北海舰队在黄海某海域,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和盛大的海上阅兵式。其中尤以旗舰 112“哈尔滨”号的出场意义最为深远。“哈尔滨”号是人民海军第一代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水面战舰,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建立一支与大国地位、大国形象相称的海上军事力量,而不仅仅满足于依靠潜艇形成的局部领域的非对称优势。

  ●2005年山东半岛海军三大舰队现代化的集中展示

  2005年8月18日,中俄两军首次在青岛、山东半岛东南海域等地区举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2005年8月23日下午,海上分列式在山东半岛东南海域开始。接受检阅的共有舰艇10艘,飞机22架,舰艇并不多,但却是精锐尽出,堪称是三大舰队现代化的集中展示。

【编辑:巫峰
    ----- 国内新闻精选 -----

Baidu
map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