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从“国之殇”到新北川——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国内新闻
    (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从“国之殇”到新北川
2009年05月12日 13: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月10日,北川老县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即将一年,这一年留给人们不尽的伤痛与哀思;这一年每个中国人时刻在关注着北川,关注着四川地震灾区,全国人民向四川地震灾区伸出援助之手。 中新社发 刘书亭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川五月十二日电 题:从“国之殇”到新北川

  中新社记者 肖青

  十二日,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绵阳前往北川的公路车流量骤增十倍,这些车辆都是从全国各地赶至北川“国殇之地”参加周年祭奠的。

  二00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震惊中外的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百余公里之外的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瞬间遭受毁城之殇,二万余同胞罹难。“永不言弃”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承诺:在七扭八弯的倾屋中、重以吨计的山石间、层层叠叠的水泥板下,一个个幸存者相继获救。悲伤、悲恸、悲壮,飘荡在北川二千八百余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

  自那一刻起,世界目光聚焦此地,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高层数度亲临,令偏居一隅的川西北小城顿成“国殇之地”。

  自那一刻起,关于北川的每一条信息,都备受关注。救援、重建的每一个细节,都力透纸背,洞穿人们的灵魂。“五·一二”特大地震,改变着北川。

  北川,曾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自然生态兼有九寨之秀、青城之幽。因中国古代治水英雄、中华人文始祖大禹出生于此,被称作“大禹故里”。

  曾为大禹治水经验产物的湔江从北川县城穿城而过,溯河北上数十公里,就是禹里乡。地震后,因唐家山堰塞湖渐长的水位,禹里乡留存的大禹遗迹淹没在水下。

  震痛总有过去时。而兼有大禹无私无畏和羌民族坚韧不拔精神传续的北川人,也在将禹羌精神渗透到重建中。

  周年已至,行走北川,从永安到擂鼓、从陈家坝到桂溪、从禹里到青片,林立而简陋的商铺、轰鸣高耸的脚手架、背着行囊奔走的北川人,每一寸土地上迸发的是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力量。

  走在临时县城安昌镇,更惊讶于这个曾经因安县县城迁址几乎被“废”的小镇新活力:安州大道上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楼房、街上新铺的柏油路、沿街密密匝匝的店铺……躁动的气息、穿梭的车辆,无处不涌动着的活力证明着新北川呼之欲出。

  北川新县城“永昌镇”选址于安昌镇以东约二公里处,一块相当平整、开阔的土地。拥有“受灾者”和“重建者”双重身份的北川十四余万幸存民众将同数以万计的援建者一起,参与到新北川的建设。新县城的开工,无疑将令无数北川人因地震而产生的家园焦虑渐行渐远。

  一年前,当“北川安昌临时办事处”挂牌时,记者曾用谷歌搜索引擎搜索“北川”二字,有一百七十万余个结果。今天,再次搜索,竟然有了一千九百余万个相关信息,数以亿计的目光在注视着北川。

  北川民众告诉记者,今天这一刻,他们似乎又回到了一年前,想重新穿上一年前当天穿过的衣服,想做完一年前当天没有做完的事情。

  北川民众又告诉记者,今天这一刻,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生活在延续!(完)

【编辑:闻育旻
    ----- 国内新闻精选 -----

Baidu
map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