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国内新闻 |
在新中国60周年庆典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近30年来经济保持了年均10%的增长速度。在全球经济、政治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中国的这种发展是否具有持续性,未来发展路径如何选择,为世界瞩目。
接受采访的专家大都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不会很平坦,风险与挑战无处不在,但在以过去60年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的基础上,中国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中国发展令人瞩目
从1949到2009,中国从一个贫困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一系列数字展示了这一变化。195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只有5.5亿美元,近60年后,这一数字增长了约2600倍。又如资本市场方面,上世纪80年代中国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已超过1640家,境内资本市场累计为企业融资约5.4万亿元人民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新中国60年首先使人民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其次,中国的综合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贫困的大国,变成了已奠定现代化基础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条件都很成熟了。”
张立群说:“经济体制的变化也为人瞩目。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制,让10几亿人拥有了自由发展的体制环境,使10几亿人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可以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
张立群认为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也让人印象深刻。
“1949年,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在国际上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人的尊严也得不到承认。现在中国在独立的基础上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和尊重,中国经济广泛深入地加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而且,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发展模式面临转型考验
尽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正义和环保压力等。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政府努力寻求发展模式转型,可持续发展、环保和社会公平成为新时期的发展主题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说:“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历史性转型中,历史赋予中国的,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生态环境制度改革,这五个改革,环环相扣。”
“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是经济市场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是政治民主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中心是社会和谐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是价值先进化;生态环境制度改革的中心是生态文明化。”
常修泽认为,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是上述“五化”的中心,是总的价值取向。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中国未来在收入分配、区域平衡、环境保护、增长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汤敏说:“中国面临的一个大的问题是城乡二元化,城乡之间的差别很大。下一步要走城市化道路,2-4亿人要进城,他们进城的方式,还是候鸟式的,不是真正在城市定居。如何让他们从候鸟式进城到真正定居,这也需要一系列改革。”
张立群认为,协调好经济现代化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大的考验。
他说:“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大量资源消耗,也伴随着大量污染物排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成为巨大的考验。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与发达国家的不同点之一就是,这是一个伴随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发展成本会较高,发展速度可能也会受到约束。”
张立群说:“第二个考验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整个经济活动活力比较充足,但是秩序和规则还不完善。进一步推进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必要约束,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现在推进改革难度很大,涉及到一些群体的基本利益,不推进改革的话,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第三个挑战是,如何在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中,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很多核心技术,仍以引进为主。”
张立群说:“人口的老龄化可能会比较快地到来。而且由于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老龄化一旦到来,就会比较快地发展。这对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都会提出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如果不能解决好的话,未来社会问题可能会比较多。”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显示优越性
尽管中国未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尤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启用金融和经济两种杠杆,较为有效地实施危机拯救,带动了本身的经济复苏,也对全球经济体的复苏产生了积极影响。
常修泽说:“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中国60年发展的意义,并不限于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不限于在世界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上的位次上升。其发展的重要成绩,在于中国既顺乎潮流、又特立独行,为人类贡献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发展模式。”
他认为,所谓“中国发展模式”,主要指中国同时兼有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重属性,是中国立足于特殊国情,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模式。
常修泽说,中国是在五个“起点”上推进现代化事业的。
“第一,中国经济不发达且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显著。第二,中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第三,中国经历过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第四,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曾根深蒂固,正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第五,中国曾长期闭关锁国,改革开放以后才睁开眼睛看世界。”
“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的,在世界190多个国家里,较为罕见。”
汤敏认为,从改革开放初讲“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找到科学发展道路,中国发展模式未来会越来越清晰。
常修泽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仅从经济方面看,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国内市场潜力广阔,可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储蓄率高和外商投资活跃,令经济发展资金供给充裕;工业、交通、通信、科技等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基础;发展新能源、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等,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政治社会比较稳定,深化改革使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不断趋于完善。”
常修泽说:“回顾新中国60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人——人的主体性的初步释放;审视中国当前的挑战,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人——人在解放过程中遇到的蹉跎和曲折;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最大的价值期待,也莫过于人——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记者战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