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国内新闻 |
开栏语
10月1日上午,作为空中梯队之一,来自成都空军航空兵某团官兵,驾驶我国自行研制的最新型歼击机——歼-10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这是歼-10战机首次亮相国庆阅兵。
这支来自祖国大西南的部队,是如何从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参加国庆阅兵的光荣任务?在阅兵村,受阅官兵们的生活和训练是什么样的?今日起,本报将推出连续报道,带您走近驾驶歼-10战机的英雄部队飞行员,请他们为您讲述荣光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10月1日上午11时16分,成空15架歼-10战机,组成3个“楔形”中队编队呼啸而来,首次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刹那间,天空、地面群情激昂。短短的几十秒,就这样烙印在编队带队长机、成空某师副师长杨旭的脑海中。
10月8日,成都。清晨时分,些许寒意袭人。即使穿着T恤,即使坐在家里软软的沙发上,杨旭依然坐得笔直,热情而自信。回望执行受阅任务的日日夜夜和“歼-10第一团”背后的故事,那股冲天豪气还在这位带队长机心底激荡。飞行的每一个细节,都如电影画面,不停地在他脑海中回放。爽朗的笑声,也不时在房间里回响。一旁,他的妻儿,幸福地依偎着,聆听着……
“作为一名驾驶歼-10战机的飞行员,我为之而骄傲!”杨旭这样对自己定义。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杨旭与受阅
特级飞行员也得每天交“试卷”
2009年5月底,随着警报声在红土高原某机场响起,数十架歼-10战机编队腾空而起,跨越高原,空中转场飞行3000多公里,进驻华北某机场。他们,成为空中梯队第一支在阅兵村训练的部队。
这是一支被誉为“歼-10第一团”的部队。今年37岁的杨旭,曾任该团团长。在阅兵村经过了4个月的训练后,他作为长机,带领4架僚机飞越天安门。
为了达到“秒米不差”标准,作为长机的杨旭,和所有受阅飞行员一样,每天都像一名小学生,期待交出一份满意的“试卷”,“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每天的训练情况,要接受称之为“电子判官”的信息化系统的检验,由电脑进行统计,然后出具训练成绩。
随着国庆一天天临近,9月底的训练驻地,却是连续3天的绵绵阴雨。直到10月1日清晨,天气依然不好。这天,杨旭6点半准时起床,所有的安排像平时训练一样,“我们有信心让飞机‘起得来’”。
据悉,早在进驻阅兵村前,这支部队就来到素有“雾都”之称的山城重庆进行低气象训练;进驻阅兵村后,又重点研究起复杂气象条件下编队飞行的技术难点和方法,先后制定出各类预案,预案足足编成了一本书。
不过,9点过后,机场天气好转。上午10时许,起飞后不久,整个歼-10梯队便准确地加入了基准航线,稳稳地匀速前进。一路上,杨旭全神贯注地关注着仪表和机群队形,上午11时17分,顺利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检阅。“在飞行的过程中,眼睛只能紧盯前方‘一往无前’。”杨旭都没有来得及看天安门一眼,全程只是全神贯注地关注着仪表和编队队形,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当最后一架受阅战机安全降落在华北某机场时,杨旭的战友们早已等候在那里。迎接受阅归来的英雄们的是鲜花、掌声、泪水和拥抱。
杨旭与战友
雄鹰是这样炼成的
国庆60周年大阅兵,让这支“歼-10第一团”走进公众视野。瞭望蓝天,那精彩的瞬间留给人们难忘的记忆,而背后却是艰辛的付出。“一名成熟的战机飞行员,需要6年时间来培养,受阅飞行员都是飞行员中选拔出的精英。”和绝大多数飞行员的经历相似,杨旭高中毕业后,参加部队招飞,最终带着光荣与梦想,翱翔蓝天。1991年,杨旭第一次接触战斗机,到现在,已经19年。
“国庆60周年阅兵中的国产战机梯队,我们最有希望。”早在一年之前,杨旭和战友们就有过这种预感。
5年前,历史机遇降临这个英雄的团队。成空航空兵某师领受了歼-10改装的任务,杨旭所在的团,成为我军首个成建制改造装备歼-10战机的部队。
官兵们比喻,驾驶歼-10与驾驶以往的二代机相比,好似开小汽车与开拖拉机的区别。这就对飞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二代机的驾驶手册,32开,几百页;而歼-10的作战手册,16开,上千页,容量扩充了好几倍。”
2007年5月,杨旭走马上任团长,当时正值该团第三批飞行员进入新机改装训练。“据说歼-10战机飞行一个小时的费用超过10万元,如此精良的武器装备交给我们,我们决不能辜负重托、有辱使命。”一次,杨旭在查看新飞理论摸底考核成绩时发现,有考满分的,但也有刚及格的。
“新飞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飞行苗子,我们要让每一个苗子都转变成尖子战斗员!”杨旭果敢地提出“让尖子更尖、让苗子变尖”的全员滚动推进式人才培养思路。
飞行员孙军,在理论改装时就显现出了过人的能力和毅力,杨旭发现后有意优先安排计划、优先安排带飞、优先安排进度课目,为其快速成长开拓了空间。后来,孙军成为同批第一个放单飞的飞行员。
据统计,近年来在该团进行改装训练的数批新飞合格率均达到100%,成长周期比原来大幅缩短。这几年,还为后续改装新机的兄弟部队输送团长、大队长、飞行、保障骨干数十名,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新机人才储备基地。
杨旭与家人
“这些年,辛苦他妈妈了!”
10月5日凌晨,杨旭平静地回到了成都的家中。这是今年,即春节之后,杨旭第二次返家。
“我不去接,他都不知道家门朝哪开了!” 董凤云笑着说。杨旭和董凤云长期两地分居,结婚13年来,夫妻俩在一起的日子,算起来不过两三年。
这次回家,杨旭也只是在天津买了一把麻花,算是给妻儿带回来的礼物。“你知道,战机不是民航机,不能带东西……”杨旭有些内疚地解释。倒是董凤云不在意,说只要人回来,就好。
杨旭回到家,最高兴的,还有11岁的儿子杨石雨。这次回家休假4天,杨旭最繁忙的事,竟是给儿子的作业签字。父亲很少回家,杨石雨很懂事,写完作业,就忙前忙后地喊爸爸签字。杨石雨说,他不想老师和同学说他的父亲不关心他的学习。
说到这里,杨旭大笑起来,眼里却满是内疚。
记者手记
感受“最可爱的人”
杨旭的“新家”家具简单,一幅两人抱着一岁儿子照的全家福,几乎是唯一的装饰。这是杨旭在孩子一周岁时照的合影。在本报摄影记者的镜头下,杨旭有了第二张全家福。照片中,杨旭和妻子紧紧搂着儿子杨石雨。11岁的小男孩,在父母中间,咧着嘴,灿烂地笑了。这两张全家福照片,跨度达十年。
董凤云讲起丈夫的故事,一脸的幸福。“我累点,心里就更踏实,家里什么事都没有,他就会全身心投入训练。”董凤云讲了一个故事:杨旭的很多战友都离开了部队,去了民航继续飞行,现在已赚得盆满钵盈。虽然杨旭驾驶歼-10战机,但和民航飞行员相比,收入差距很大。为此,杨石雨曾问妈妈,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有车接送,“是不是爸爸没本事挣大钱?”董凤云对儿子说,正因为有你父亲的存在,别人才能在和平的环境中挣大钱。
对此,杨旭说,人这一生有追求金钱的,也有追求事业的。而他,选择了后者。采访快结束时,他提笔赠言成都晚报读者:“报效国家、热爱生活”。
因为选择了那方蓝天,就在记者采访结束后几分钟,杨旭很快又离家归队,董凤云和儿子又开始守候着那份等待……
国庆60周年盛大阅兵式,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杨家的采访,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大阅兵背后那些“最可爱的人”,大阅兵背后所展现的不辱使命、精忠报国精神,更让我们动容。
卢曦 王大德 严闯 记者 熊德壮 宋林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