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继承好钱老“科技报国”的精神遗产——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国内新闻
    北京日报:继承好钱老“科技报国”的精神遗产
2009年11月06日 10:07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钱学森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一代科学家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毕生致力于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典范。我们今天的新一代中国人,胸中应当激荡着继承好“科技报国”精神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尤其是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当以前人先辈的精神境界和丰硕成就为巨大鞭策,矢志不渝地沿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奋勇前进。

  10月31日清晨,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溘然长逝,享年98岁。巨星陨落,激起全国各界群众无尽哀思。连日来,人们以各种方式悼念和送别这位在新中国奋斗征程上留下璀璨光芒的科学巨人。

  毫无疑问,钱学森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在新中国科技、经济、国防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更有蕴涵其中的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在这些精神财富中,最首要、最核心、最闪光也最令世人铭记在心的,是贯穿于钱学森一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他高深的学养、严谨的治学、无私的奉献,莫不发端于“科技报国”的热忱。

  在人们心目中,钱学森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一代科学家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毕生致力于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典范。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回国后,他作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精心组织攻关会战,为“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依然关心国家现代化建设,关注科技、国防、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翻阅历史不难发现,钱学森的人生轨迹,同样是那个时代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选择路径。正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前途命运深深地融入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之中,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无怨无悔地献身于国家建设,才成就了他们科技救国、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的巨大成就,也才被亿万人民视为国家的功臣、民族的英雄。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钱学森这一代人身上,体现得鲜明而强烈。他们的科学精神,他们的创新精神,他们的奉献精神,都来源于此。同样,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离不开他们这一代人的奠基和实践。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这些精神才是实现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和长久继承,使之发扬光大,行远垂后。随着钱学森等一代巨子逝去,我们今天的新一代中国人,胸中应当激荡着继承好“科技报国”精神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尤其是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当以前人先辈的精神境界和丰硕成就为巨大鞭策,矢志不渝地沿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奋勇前进。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我们的科技界和科技发展现状,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也存在诸多不满意之处。比如,大师的陆续离去,更显得当前“科技帅才”缺乏,而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领军人物。再比如,一些领域弥漫着一股浮躁功利之风,一些所谓专家学者缺乏科学精神、创新实践,要么只会盲从、炒卖别人已有的成果,要么热衷于争权逐利、沽名钓誉,不光剽窃抄袭、学术腐败的丑闻时有发生,甚至更有贪赃枉法、出卖国家利益之徒。这些现实问题和不良风气,着实令人们对当前的科技界不无担忧,因为爱国报国情怀、科学创新精神的缺失和损耗,非但不能兴国强国,反而极易误国祸国。

  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需要有领先而强大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和保障,这无疑为今天的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发挥才干、报效祖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竞赛空前激烈,我们必须在这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报国”的精神,始终从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注和思考中激发创新活力,始终高度重视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才能真正将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最大程度地实现科技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这,同样是钱学森那一代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所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毛晓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