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国内新闻 |
苦等了三年半时间,没有等来合适的肾源,张凌(化名)的生命无奈在43岁终止。有资料显示,我国患尿毒症等待肾移植的人有150万,而每年全国只有7000个左右的患者能够幸运接受肾移植。原因,就是肾源太稀缺了。河南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单磊的提案就呼吁,我省应尽快建立社会器官捐献机制。
【等待】
苦等三年 还是没能等到新的一年
苦等了三年半时间,张凌没能等到迎接新的一年,2009年12月31日,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说起丈夫,华敏仍止不住悲伤,如果找到一个肾,丈夫不会只活到43岁。
生病前,张凌正是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每天忙得不着家。2006年年初,他老是觉得恶心、呕吐,还没有食欲,当时以为是消化不好,他就自己买点治疗胃病的药。
可当年5月底,他没等到把学生送上考场,就昏倒在学校。送到医院,他被诊断出尿毒症晚期,生的希望就是换肾。
遗憾的是,经过配型检查,张凌的亲属都不适合捐肾,他们只能等待。
而华敏则开始了奔波之路,“这三年,我去过上海、成都、武汉,光在北京就住了半年,就是想寻找一个健康的肾,去挽救丈夫的生命。可是,到处都找不到希望。”
去年年底,张凌出现肾衰并发心衰,抢救无效,死亡。而让人揪心的是,张凌的悲剧并非个案。单磊说,现在,省人民医院仍有几十个病人,在苦苦等待肾源。而目前,我国患尿毒症等待肾移植的人有150万,但每年全国只有7000个左右的患者能够幸运接受肾移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肾源极其缺乏。
【现状】
私下肾源交换让人眼花缭乱
郑州某家医院的泌尿外科,去年共做了30多例肾移植。
但这个医院的科主任说,其实,按我们的观察,至多有一成是真正的亲属捐献,而很多的捐献者,虽然都有当地开的亲属证明,但和他们聊起病人的情况,他们大都一问三不知。
记者在百度上输入买肾两个字,立刻跳出4万多条链接。而在一家名为“肾源天下”的网站,各个肾源收购中心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在这里,不仅按区域划分不同的中心,还为中介开发了一套专业查找配型和发布配型的软件。
记者在QQ上,向一位中介李哥咨询,卖个肾能得多少钱,对方开价4万元,并保证只要通过体检,25天之内就能手术并拿到钱。
但一个郑州中介称,市场上卖个肾确实就是四五万元,但买一个肾起码15万元。
据有关人士称,倒卖肾源,是种犯罪行为,但现在我国却没有有效制度去监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单磊说,今年元旦后,卫生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暂停活体器官移植三个月,但这种举措,这种堵而不疏的无奈之举,使活体器官来源急剧减少。同时,由于没有形成器官捐献的合理运行机制,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受到很大威胁。
【问题】
潜在的器官捐献者无法律支持
单磊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年仅交通事故造成的意外死亡就在1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100万左右的疾病死亡患者也是潜在的器官捐献者。这些宝贵的器官资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化为灰烬。一边是等待器官的焦急心情,一边又是器官的巨大浪费。如果有合理的制度,这100万潜在供器官者哪怕是只有1%适合并愿意捐出自己的器官,就能使中国目前的器官移植数量再翻上一番。
据了解,医疗发达国家大多已有器官移植和捐献法,并建立了完善的供、受体系链,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医疗资源,为移植患者提供治疗。在美国,很多人生前即根据器官移植和捐献法,签署协议,死后自愿捐献器官,并在器官移植中心留有血样,必要时做组织配型用,同时,这些签署协议的人,如果患病需要移植器官,也相应享有优惠待遇。在英、美等医疗及相关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脑死亡后的人体其他器官的捐献成为宝贵的医疗资源。英国王妃戴安娜在弥留之际用微弱的声音口授了捐献有用器官的遗嘱。她的肺、肝、双肾、胰脏、眼角膜和部分皮肤分别使法国、比利时、英格兰和荷兰四国的8名患者受惠。
【建议】
设立专门机构倡导和监管器官捐献
在我省,捐献器官或遗体,需要通过红十字会。但一位基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事对他们来说很头疼。比如有人愿意捐献角膜,他们必须去联系有条件的医院保存或使用,而和捐献者签署相关文件,也非常烦琐,同时,还要花费精力,去监管捐献的器官是否走了正规途径。
这位工作人员称,国家最好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倡导和监管器官捐献。
作为政协委员,单磊提交的《呼吁建立社会器官捐献机制 倡导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新风尚》的提案,也提到了这点,他认为,卫生行政部门应联合红十字会及慈善协会,建立专门的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管理和操作机构。我省也应尽快按照《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的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管理指导机构,畅通器官捐献的合法途径。
比如成立“器官捐献和移植委员会”,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社会爱心人士捐献遗体器官,并接受捐赠咨询。同时,开展医疗伦理评估,制定补偿和优惠政策,就像献血者本人及家属可享受优惠一样,承诺捐献遗体或者器官的人和家属也可以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一人捐献,全家受益。 郑筱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