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国内新闻 |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透支“明星委员”不如发掘“苏珊大妈”
中新社记者 沈嘉
今年全国“两会”追星现象,媒体已有不少自省,譬如:为何把大幅版面留给“刘翔如厕”的直击记,或某明星时髦的拼皮小脚裤,而不是其它民生议题。
有评论说,“两会”报道的娱乐化倾向是市场化运作的必然结果。另一些观点则认为,民众固然爱看明星花边,但最关心的还是涉及切身利益之事,包括医改、教育、社保、收入分配等,如果后一类议题能够深挖、做足,其实更有“眼球效应”。
追文体明星,是“两会”追星现象的一种。就广义来说,高官、名流、商界精英、知名学者也在“明星”范畴,同样常被媒体“穷追猛打”。
内地某知名财经媒体日前以“记者手记”的形式把这一现象描述为“‘两会’冷暖”。以政协为例,文体明星受追捧自然不在话下,同一会场的不同界别,如农业组和经济组对比,前者人气明显低于后者。而同一组内差别也大,高官要员、富商名流,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其他人士则门庭冷落。
追星现象无可厚非,新闻规律如此。但也应该看到其弊端,一是对明星委员的“过度消费”会影响其参政议政的精力和专注度,二是其他多元化议政声音表达的舆论空间可能被挤压。就后一点而言,许多来自基层或冷门领域的“非著名”委员有不少切关民生痒痛的提案,只是乏人问津罢了。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在今年初举行的当地“两会”上给媒体出了一道题:“我们的媒体如果每一次(两会)例会期间,都能发现一位‘苏珊大妈’,这就是了不起的成绩。”这其实是在提醒,媒体不能仅仅把镜头、笔对准高级官员和少数知名人士,应该更多地面向基层和普通代表委员。
把这段言论推及全国“两会”也很合适。与其和刘翔在大会堂外百米竞速,倒不如下力气挖掘几位能反映“草根”阶层诉求的“苏珊大妈”。民众乐见的“两会”应该是,“苏珊大妈”常有,而伯乐也常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